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八集(5/7)

让老爷子先看看。

关善耕:急也不急,不差这一会儿功夫。老爷子正同东村古玩书画行的掌柜说话,等一会儿再说。

张善把信交到善耕手中:善耕,另外还有一件事儿,这涂凤山突然又冒出来了。而且拉起了二三十人的土匪队伍,已经开始在这一带争上地盘儿了。

善耕:涂凤山?

张善:对,这小子现在好像吃了火药似的,挺冲,和葛金财叫上了劲儿。昨儿个两伙土匪在大岗村边上打了一仗,也不知道谁输谁赢。说今儿个还打。

善耕:这话准吗?

张善:准,是占伍刚过来说的。

善耕思索地:涂凤山?他怎么又兴起狼来啦?

559、春日。日景。关家大院。关如水房中。善耕入。立于关如水身侧。

古冬杨:关老先生,中国大都市的这一行当最盛者莫过于北平。老先生又是在北平做过事的,那我就说说北平的这个行当如何?

关如水:好哇。

古冬杨:自明朝永乐十九年,北平成为京城之后,由于皇亲国戚,百官富商们对高级奢侈品的需求,北平的珠宝古玩行迅速兴起。当时北平的集市有内市、都城隍庙市和灯市。内市设在今天的神武门外,专门经营各种供皇室内府所需的古玩珍宝,绫罗绸缎。都城隍庙市位于西城,每逢初一、初五、初十五开市,每开市时,珠、宝、象、玉、珍错、绫饰无不毕集。而且还有一些外国商人到这里经营。正如明黄景《城隍庙市》诗中所说:“钗头金凤子,饰以明月珠”灯市则位于东安门外,是最繁华的集市。每年正月初八至十九日开市十天,石昆玉《灯市》诗说:“灯市百货聚,穹窿像山谷。斯细举名,最下亦珠玉”可见珍宝遍地的场景于一斑。到了清末,由于崇文门外,头至四胡同,有多家珍宝古玩店,有人就在这里建立了“青山居珠宝市场”

关如水:古先生,您所说的,是珠宝,不是古玩。

古冬杨:老先生,我下面要说的才是古玩。

古冬杨:所谓古玩,是近代人创造的名称,在古代远些的时候,现在人所说的古玩,不过就是当时人们观赏或使用的器物。后来,这些东西一点点的被淘汰,失传制作工艺,再一点点流传到至今的,成为稀有之物,又再不能重塑,成为孤物或孤物类的就是古玩。

关如水:有些道理。

古冬杨:而北平,自清朝以来,到民国之初,经营这一行当的,则多在前门外大街正阳桥五牌楼一带。造假古董的则在起后街,也形成一市。

关如水:古先生,老朽领教了,不过方才我已说过,我对这一行当是门外汉,也向来不做收藏。所以也没法儿与古先生探讨这一行当的奥秘,正所谓隔行如隔山。古先生今天如果还有其他的事尽可以说,如果没有,老朽年迈不易久坐。

古冬杨:好,关老先生,晚生今日来,其实也不是想和老先生探讨古玩行当,只是慕老先生大名,关家又是城中的大户,所以前来拜访,以求日后关照的。更想表达一下心意。

古冬杨将随身携带礼品盒奉上。

关如水:古先生,素无来往,不敢妄受厚礼,还请古先生收回。

古冬杨:关老先生,薄礼而已,不呈敬意(将礼合打开,里面露出一方砚台)

关如水搭眼一看:嗯,好一方端砚,只是不古。

古冬杨:老先生好眼力。确是端砚,也确实不古,所以称薄礼。

关如水:好,我收下。不过,有一句俗话,叫作来而无往非礼也。我也有一礼物相赠。(对关善耕)善耕,去我的书房,把架上盒中的笔架拿来。

关善耕:是。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