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生活中磨炼出来的聪明能干很快崭露头角,得到了织田信长的赏识。1569年,秀吉出任京都守护,1573年,更被织田信长封给大片领地,跻身于大名之列。此后,秀吉追随信长出生入死屡屡立下杰出战功。
1582年,秀吉出征被围,织田信长率部来救。途中在京都本能寺安营休息,平时受欺压太甚的家臣明智光秀突然叛变,将织田信长突然包围于寺中,变起突然,织田信长毫无防备,既无援兵,又不甘被家臣俘虏,最后干脆**了事。一代豪杰就此陨灭。
秀吉得知,迅速回军,讨伐叛军,很快击败明智军,将叛臣杀死。
此时织田信长的统一大业刚完成了一半,所有六十六国,织田已得半壁江山,余下的未竟之业是由秀吉完成的。秀吉杀死明智光秀后,便以信长继承人自居,引起信长部将反抗。秀吉接连镇压了信长诸子和重臣的反抗,此后继续统一日本的战争,终于丨匆年基本统一全国。
1583年,秀吉建造了大阪城以为自己的根据地,后来成为日本第二大城市。
秀吉以统一有功,向天皇求“征夷大将军”之位,但天皇的大臣们看不起他低微的出身,坚决反对,秀吉只好降格以求,求“关白”之位,又被群臣斥为非分之想,天皇却慑于秀吉之威,不顾群臣反对,封其为关白,又赐以丰臣之姓。秀吉一直为他的出身所困扰,后来还编造了其母服侍过天皇的传言,暗示他可能是天皇之后。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治国有方,多年战乱的日本一时间国泰民安。
可能是因为丰臣秀吉出身低微,思想上没什么条条框框,不像日本社会中上层那样对中华文化奉若神明,他见日本已经安定,遂萌发了建立一个亚洲大帝国,充当亚洲霸主的思想。他决心到比日本更广大的空间施展一番。
丰臣秀吉决心抛弃日本对中华文化的仰慕,而是要将中国征服。首先要征服朝鲜,最后再征服印度,建立一个包括日本中国印度朝鲜在内的亚洲大帝国,这是此后数百年来日本征服亚洲思想的发端。
1592年,丰臣秀吉亲率十八万大军发动对明帝国附属国朝鲜王国的战争,迅速占领朝鲜大半,国王出逃,向宗主国明帝国求援。
此时的丰臣秀吉意气风发,指点江山,他在给家人的信中说,他很快要到大明国的宁波府居住,因为那里离印度较近,便于他指挥征服印度的战争,还命其子丰臣秀次第二年征服北京及周围一百县,迁都北京,让天皇在北京居住。
1592年,明大将李如柏率四万明军进入朝鲜,与日将小西行长加藤清正所率日军激战,收复汉城。丰臣秀吉返回日本,留小西行长等留驻朝鲜南端。日本与明和谈,但因立场差距太大,和谈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