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于是也都慢慢接受了这种新局面。
至于普通老百姓,则早已见惯了城头不断变换的大王旗,所以对这种变化并没有特殊的感觉。只要自己能够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他们并不在意政府是由哪些人领导的。
新的果敢共和军糅合了三股势力,来源各不相同的士兵们急需重新进行整编,而这个工作就是由庞劲东负责的。
很多人把整编部队想得很简单,以为就是把一些来自不同地方士兵编在一起,然后给他们指派几名军官。其实事情根本就不是这样简单,尤其是面对一支多民族部队的时候。由于庞劲东把自己带来的第七军团的三个连也编了进去,再考虑到果敢共和军内本来就有国际雇佣兵,因此现在的果敢共和军事实上还是一支多国部队。
这样一来,所需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语言,幸运的是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虽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然而只要是成长在多民族聚居地区,多少都会讲其他民族的语言。这些士兵普遍来自果敢和滚弄地区,由于果敢人重视教育且影响力较大,所以果敢语…也就是汉语…成为了通用语言。但他们讲的汉语是方言,而且夹杂了大量的当地词汇,结果来自中国北方的第七军团士兵根本就听不懂。这些士兵讲的是北方官话和标准普通话,果敢共和军的人虽然普遍能够听懂,但是会说的却没有几个。
庞劲东采取的对策,是在各民族中大力推进汉语普通话教育,士兵们每天要接受两个小时的文化教育,其中至少有一个小时是语言方面的。不过基于一种沙文主义情绪,庞劲东只是有限度的允许中国士兵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并没有予以鼓励。
其次的问题是官兵关系的,因为所有官兵彼此间此前曾经有过上下级关系,所以就会因之产生一些恩怨,是在进行整编的时候必须考虑到的。彼此熟悉的官兵互相配合得比较好,但编组在一起却容易形成派系。但是如果完全打乱重新编组,形成战斗力就需要有一个过程。
事实上,原来的果敢共和军内部就有派系,例如分别忠于庞天宠和庞天啸的人马,如果庞劲东不能将这个问题处理好,新的果敢共和军的派系可能更加复杂。老共和军的、二零六团的和同盟军的任何一方人员,都必然与自己过去的同僚走得更近一些,而对于另外两方的人抱有一种潜在的抵触。
这就需要庞劲东在既保持一定战斗力的同时,又能够彻底打乱原有的人员编制。
这种派系是基于各自出身的,还有一种可能出现的派系是依据民族的,这就是庞劲东需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民族问题。
丙敢共和军的各个民族之间,并没有太大的民族矛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问题。如果将同一民族的士兵编组到一支部队,那么这支部队必然会非常团结,而且能够发挥最大的战斗力,但是却容易形成以民族为基础的派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