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人间五十年(2/5)

建业都地势险要,三面环山,北面大江。作为华东地区的战略要地,确实再好不过,找不到可以替代的地方。然而,险要地形和开发现代城市是矛盾的。建业的地形不适合建设超大规模城市,如果行改变地形,又失去了其古风地貌以及险要之利。因地南方,地下过于发达,防御工程和地下通网络的建设都困难重重、代价昂。

在十几年的战争中,人类得到的只是一些残破不堪的城市废墟。唯有外星人最后的据,日本的新京都基本保留了城市结构和大分建筑。司徒王执意要在建业都首先开始建设,而不肯将地球联合军机构迁现成的新京都。但地球联合军的主要中,有日本籍数十人,形成了一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烈要求重建新京都。死的军人集上书要求是难以拒绝的。于是司徒王批准他们一伙日籍军官负责重建新京都。

城市逐渐增多后,开始制定发展规范。地球联合军当时制定的规范是:

用重火力。其时虽然地球大已光复回人类手中,但得到的只是赤地千里和城市废墟。司徒王望燃烧的大地和天空,断然:“从开始到现在,我们都是从无到有。不必气馁,这世界由我们从再来。定都于此,重建人类历史之不世功业!”众军得闻此言,鼓舞雀跃。新城因此取古名“建业”为名,是为人类重建第一城--建业。

大时代的战争虽然结束,然而千万绪、错综复杂的工作和斗争才刚刚拉开了序幕。通过十几年的战争,地球联合军零零星星地取回了一些前代极度发达文明的零星碎片,普遍科技准大致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相当。但首先面临的是粮供应问题:农业全毁,在重整大地获得收成前得靠仅有的储备资源养活三亿六千万人,因此发布人生育禁令,非特殊情况经批准者不许生育女。用了接近十年,到了三十一世纪初方才基本解决了吃饭问题,开始分批解除人禁令。

慢慢的,科技得以发展、人们得以生息、农业得以恢复,整个地球的重建工作都慢慢的上了轨。因大战后幸存的人已经不多,地球联合军采取了定重建的方法:在适合发展农业的地区重清除污染、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农业生产;在原有世界的一些国际大城市的基础上,或在原址、或择更好的新址重建城市。然而,大时代结束时幸存的成规模的民族相当有限,各大民族的人们基本上以几个第一批建成的城市为中心开始定居、生活,而更为广大的大陆上往往千里无人烟。这现象甚至到了几十年后都没有明显改变,地球上现饿狼以五大中心城市为中心、后建的大城市辐形的人居住生存状况。在大城市间则有大量广袤的无人区。

此时最后的外星侵军盘踞在台湾--琉球--日本岛链上负隅顽抗。地球联合军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登陆作战,均以惨败告终。地球此时已经非常荒芜,没有更多的资源和时间供联合军慢慢打下去。司徒王当即决定动用重力弹攻击西太平洋地震带,认为造成的烈地震使得台湾岛东陆沉三分之一,并分裂成三块。琉球岛链中则从海中产生两个大岛,整个改变了西太平洋战略结构。消灭了台湾、琉球两外星侵军主力后,外星侵者宣布投降。地球联合军将其解除武装后押上星际飞船,将航行程序锁定为亚光速航行一千年后,将剩余敌军茫茫宇宙中。

亚洲大陆上,本来有了建业都,已经可以不考虑再建设更多的超级城市。然而,地球联合军中现了烈的异议声音。不外有如下理由:

更主要的是:与华族人相对应,地球联合军中的华族级军官人数极多,但

日本的新京都,以地球联合军中日裔军官为主导。同时新京都是人类幸存的最后一个完成城市,重建较易,引了大量投资和移民。不到十年,已经俨然成为地球上第一大都市。

级城市:称为“都”属国际超大城市或政治意义最为重要的城市。此类城市共有五个:建业都、新京都、中都、大西洋都和新罗都。

地区(专区):人民自发群居形成,无城市建制。

大城市:辅助城市,为地区中心。

原则上,只有代表一个大地区的中心的城市,才能取得“都”的称号。然而,东亚就拥有三个“都”级超大城市。其中内情直接关系到地球联合军中的派系斗争: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