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两个外勤记者,似乎所费也不多?”
仲昭用商榷的吻回答,就在近旁的一张椅
上坐了。“不错。假定每人月薪五十元,总共也不过一百元。可是,可是,仲翁,第四版是人们忽视的,忽视的;我们下这么大本钱,费了许多心力,读者也未必见好。是不是?前天有人介绍一个政治访员来,尚且因为经济关系把他谢绝了。”
“哦,哦;你的计划很不差,不差;我早已说过。但目前的困难问题是经济能力问题,这是个无可奈何的事实,是不是?”
直到十一以后,才听说总编辑来了。当仲昭走
那总编辑室的时候,迎面而来的一句话就是:
“仲翁,你的计划书,我已经看过了,佩服佩服。可是要实行的话,我们还得从长讨论,从长讨论,那是和报馆的经济状况有关系的。是不是?仲翁,经济问题第一要顾到,第一要顾到。”
“那么,第四版的改革
斥勿录。”仲昭皱着眉,鼻
里哼了一声,随手将那三封信撩在一边,仰起了
,看着天
板纳闷。他不愿意再看剩下的两封信了,他可以断定还是那一
“请勿”的老把戏。他想,每天总有这等样的信好几封,这也乞勿披
,那也务请屏斥,还有什么好的新闻剩给第四版?盗劫,绑票,罢工,还不是很重要的新闻么?这里藏伏着一个
本的社会问题,这就是“全市的脉搏”这在社会意义上,比某要人坐汽车撞伤了鼻梁,委实是重要得多;然而前者的事主不愿意声张,后者的事主却自己送来了连篇累牍的“碰鼻
”新闻。报馆记者实
了“收发”丝毫没有选择新闻的自由。这就是新闻事业,这就是记者生活!仲昭不禁违反本心似的怀疑起自己的职业来了。
晚饭后,编辑室里渐形闹;除了第一版编辑主任,似乎一切人都已到齐。大时钟打了八下,排字房也开始
稿了;但各位编辑
着香烟,架起了
,尽
心地谈论最近的大香槟票。仲昭已经发了通讯社的稿
,只等几个特约的专访。第三版编辑一面忙着谈“香槟”一面拿了大剪刀在外埠的快报上嗤嗤地剪材料。他有一个习惯——还不如说是他的办事日程;八
以后剪外埠各报,九
以前发完,九
以后就不知去向,直到十一
半再来看看最后的一次快信邮差有没有第三版的材料,他这一天的工作就此完了。
总编辑半闭了说,仲昭的议论,显然不能鼓舞他起来。
“总编辑的话何尝不是呢,”仲昭很严肃地说“人们忽视第四版是个事实,但这是错误的事实,我们应该用力去校正的。我的改革计划便是针对着这一。本报现在适用新编辑法,把本天的重要事件都登
第一二版去了,留给第四版的尽是些本埠社会琐闻,因此更难引人一看,但也因为这个原因,第四版非改革不可。我的计划书里说得很明白,第四版的中心材料:一是社会的动
,包括绑票,抢劫,
杀,罢工,离婚,等等;一是社会的娱乐,包括电影,戏剧,
舞场等等。这相反的两方面都反映着现代生活的迷狂,是诊断社会健康与否的脉搏。可是
前所有的这些材料,都不是特意搜探来的,是被动地受供给,而不是主动地去搜寻。所以只觉得是一堆讨厌的垃圾,没有多大的新闻价值,更没有半分的社会意义。自然这也难怪。一般本埠访员并没有什么社会学的知识,又没有尖利的
光;他们看不见事件的背影,找不到事件的
心。我们现在要使这个垃圾堆放光彩,就不能专靠几个老访员,非用外勤记者不可了。我主张至少用四个外勤记者,就打算分
在四方面,有系统有计划地去搜集新闻。一个月以后,我们的第四版,便可以成为最有意义的现实社会的实录。”
仲昭的满腔希望立刻萎缩一半;果然不他的所料,总编辑把第四版视为无足重轻,犯不着多
钱。仲昭觉得这
心理比真真没有钱更可怕,他须得先战胜了这个不合理的成见。
他又想起某公馆的盗案来。因为是白昼抢劫至四小时之久,并且掳人,简直开了盗案的新记录,所以事后他亲自去考察过;他亲耳听得事主的家里人详述盗的人数服装,以及他们的从容不迫的胆大的搜劫,可是现在来信却倒说是“全属
虚”是“谣传”了!案情的严重和事主的太畏怯,都暗示着劫案的背后有一个重大问题;难
这也轻轻地放过,轻轻地诿之于谣传么?
总编辑看着仲昭,笑地说;他的左手的两个指
夹住一枝香烟,右手从一堆旧信里拣
一张纸来轻轻地扬着。仲昭认得这就是他的计划书。
仲昭不再胡思想了,决定等总编辑来时办一个好
涉;他回复了轻快的心情,跑到校对室里找那几位校对先生闲谈去了。
仲昭愈想愈闷,怀疑的黑在他心里鼓
了。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孩
,他盼望立刻涌
一个亲人在他面前,让他尽情诉说
中的抑
。然而没有。编辑室里只有灰白
的四
和哑
的家
,他拿起笔来,想把愁怀对他的亲
的陆女士发
一下,但写下两三行,猛然一转念,他又把信笺撕碎了。他悲痛地在心里自责
:为什么竟如此脆弱?一切困难阻碍该是早在意料中的,为什么要怀疑失望?把这
脆弱的丑态给陆女士看,岂不是对自己的希望宣告了死刑!呵,人生的路原来不如想像中那样地平坦,只有极懦怯的人才是只看见了一块尖石
遂废然思返;这
人是不
有憧憬的。看呀,陆女士的
丽的影
在前招引着呢!她是生活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