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不必再提了?”
仲昭追进一句,很露着不高兴的神气。
“那个,迟早要仰仗大才的呵,能改革,自然还是改革的好,迟早要仰仗大才的。我们慢慢地来筹划罢。此刻,姑且维持原状,是不是?”
总编辑敷衍着说,一面把手指按在电铃钮上了。
“如果单是经济为难,不妨把第四版的助理编辑裁了,腾出这笔钱来聘请外勤记者。我的工作加重些倒不要紧。”
仲昭表示了大大的让步了。
“那也不必。”总编辑沉吟有顷,方才回答。“那也不必。为此打破了一个人的饭碗,也是怪可怜的。我们慢慢地另外想法罢。”
现在仲昭看了出来:根本问题还是总编辑不愿意改革第四版,或至少以为改革是多事,所谓“慢慢设法”不过是搪塞而已。仲昭简直有点生气了。
“请编辑第一版的那位王先生来!”
总编辑回过头去对进来的茶房说。
“近来常接外边的信,要求不登某项新闻——今天就有五封,都是些绑票劫案和罢工的新闻。我们怎么办呢?”
仲昭转了方向又问,虽然他料得到将有怎样的答案。
“自然不登,免得多生枝节。是不是?”
“那么,材料更加缺乏了。”
“这个不妨,不妨。反正各报都是一样,都不会登的。登了反多麻烦。”
总编辑说时微微地一笑,似乎把自己的新闻办到和别家报纸一样就是莫大的成功,就是新闻事业的秘诀。
仲昭也苦笑着站起身来。总编辑接着又说:
“罢工新闻尤其要慎重登载。太登多了就有赤化的嫌疑,赤化的嫌疑。至于厂方自己来要求不登,当然更其应该不给披露了。”
仲昭只点了点头,就走了出来。他到今天方才知道总编辑的办报宗旨是“但求无过”至多是但求不比别家坏;并且他们的对象也不是社会上的读者,而是报界的同业;他们的新闻的使命不是对社会传达消息,而是对别家报纸的比赛,为的是别家报上有这么许多新闻,所以自己也不得不有,如果各报能够协定了只出一张空白,他们准是很乐意的罢?仲昭愤愤地想着,拖着一对腿,懒懒地走向编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