袱纸是用纸制作的,由许多张累成一叠,一张袱纸有三排,每排八个钱
,每个钱
都是用半圆形铁
打穿后凑
来的形状。
钱纸属于散钱,是敬神送小鬼用的。
李君阁放下手里的活计,对阿音说:“走,也给你介绍介绍我们汉族过年的风俗。”
外国婶兰冰看着这温馨一幕,脸也是停不住的微笑。
李君阁正拌着凉菜呢,王娴跟敬
跑了过来,每人手里拿着两个短竹
,竹
粘着一团熬麻糖的糖稀,一边在那里不停搅动玩“绞绞糖”的游戏,一边问
:“二
叔,我们家大呆它们呢?”
既然是祭祀先祖,那李家人都有份,李家沟这支关系和睦,老爸老妈也不计较,因此老爸在堂屋摆桌的时候,老伯大伯,大姑二姑都过来帮忙。
只见老爸先拿今年新请来的神符福纸,贴在堂屋里去年的神符福纸,这才
来在院坝里东侧找了个地方,将
和刀
摆好了,又找了个
泥
,
三
香、两
烛。
李君阁笑:“必须多啊!二
叔还给你们准备了很多甩炮和
炮,还有礼
什么的,到时候你们攒了劲的玩!”
李君阁坏笑:“接下来是在堂屋里敬家神了,这个你也可以拜拜,不过拜了是我们家的人了。”
有些关系不好的家族,这时候只能主人家,姑表也去
持的话,舅母
会生气,认为会抢了他们自家的福气。
大家这样坐在敞坝里聊天说话。
阿音脸一红,偷偷给了李君阁一胳膊肘。
老哥跟老嫂坐在老婶旁边,给她讲解各人和各人间的关系,让她理顺家族脉络。
天已近黄昏,没一会老爸
来端刀
跟公
,说
:“我们准备要敬神了,阿音你要来看看不?”
两个小的立转移了注意力:“那我们家准备的鞭炮多吗?”
阿音,跟着老爸老妈对着香火作揖,还虔诚地合起小手拜了几拜。
老风俗里边,如果祖坟在附近的,还可以再端着刀和公
去给祖坟也挨个敬一遍。算是请祖先来吃年夜饭。
白婶无奈地摇着,这拍摄重任只能自己来了。
李君阁手里筷不停,笑着说
:“今晚到
要放鞭炮,怕它们吓着,都让它们到山去了。”
跟纸钱不一样,如果一排只有六个钱,那才是钱纸。
姑表了力,祖宗要分
一些福气给姑表,自己这
得得少了,这是不能容忍的。
填写好火单,老规矩是要糊在好的竹框成长方
状,和袱纸一起烧给先祖,烧时
念诵邀请话,让那些先祖来吃年饭收纸钱。
烧袱纸,是吃年饭的重要仪式,李君阁一边看着爸妈摆,一边给阿音解释风俗。
两个小的开心惨了,转跑,边跑边喊:“雨宁哥哥,二
叔说准备了好多鞭炮!晚你带着我们玩啊…”李君阁哈哈大笑,拌好凉菜,又去切腊味,还得
拼盘呢。
接下来该“烧袱纸”了。
老伯笑眯眯地躲,躲不过笑眯眯地受着,那架势分明是在享受,仿佛被两个妹妹拍打着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见纸钱燃尽后,老爸老妈又再稍等一会儿,将公和刀
端到堂屋,在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下,同样
三炷香,
燃两支蜡烛,作揖恭会,
念祈求保佑之语。
火单买来时印有专门的印章,像银行的汇款单,是有凭信的。
俩妹崽一来带着芋粽粑和小孩
们屋前屋后地
窜。
袱纸则要用白纸封成一包一包,像砖形状一般,并用专门的纸写袱单,也叫“火单”是专门烧给自家先祖的。
黑白棕三师徒叹为观止:“哇呜…好像《教父》开场的情节啊!”大姑跟二姑拉着老伯又是说又是笑又是抹泪,说到生气的时候还要拍他两下,骂他没良心,拍完又笑。
面填写的内容是哪个屋基的谁谁谁烧多少数量的袱纸给去世的某某亲人,跟汇款单一样,还要写年月日汇款时间。
黑白棕听得五迷三的,李君阁解释
:“‘事死如事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先祖,我们从来都是认真的。”
李君阁对阿音解释:“这是敬天地,天为神,地为祗,
谢他们今年风调雨顺,李家沟
果丰收,
产丰饶,祈求明年像今年一样平安顺利。”
不过现在规矩松散了,将火单压在袱纸烧过便算,老祖宗在那自己找箱
装行。
阿音也来厨房里帮忙,面对这场面对她来说还有不好意思,跟李君阁待一起才安心。
然后是在厨房里敬灶神,最后是在猪圈屋里敬四官财神,一一
礼数都要走到。
把站底换得红艳艳后,又在村
里巡视了一大圈才赶过来的阿音,这一共是大大小小三十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