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一百七十三章他乡见故人
【读书阁】
整个延绥镇,与内地省份相比,地方不大,人口也不多,但该有的文武衙门一样不少,细细算下来,大概有五zhongti系。
前文提到的卫所和总兵镇就是两zhong。榆林城有榆林卫,并在下属各堡驻有千hu所,从上到下形成了一整tao治理地方庶务的机构,后勤、屯田、hu口、军匠等都由卫所负责。
至于镇守总兵的任务就是实战和营兵guan理。营兵来源主要有两zhong,一是从本地军huchou选chu的主兵,二是从外地调拨来的lun班客兵,统一由镇守总兵负责指挥作战和平时cao2练。
总兵之下有副总兵、参将、游击、守备,分布在整个延绥镇的三十六营堡中,各领其兵,各负其责。
巡抚就是第三zhong,负责本镇所有事务的全面调度和参与军机决策,实现以文驭武的目的。
在嘉靖朝之前,边镇巡抚虽然还没有彻底变成总兵官的上级,但从地位上已经渐渐压过总兵官了。至于设在延绥镇的布政分司或者后来的兵备dao,都是只接受巡抚节制的。
除了上述三zhong较广为人知的衙署外,第四zhong就是镇守太监了。边镇都驻有从大内委派来的镇守太监,作为天子耳目行监军之实。
延绥镇不只榆林城有镇守太监,下属三十六营堡都驻有镇守少监或者镇守监丞,形成严密的监视ti系。
最后还有第五zhong,那就是巡an御史。这是从朝廷派chu的监察官,以钦差shen份完全独立开展工作,不受本地任何衙门约束。
巡an御史主要责任就是一个“察”字,纠察军纪、劾察军功、监察地方。
这五zhong机构最大的特点就是,五个方面全都ju有直接向朝廷和天子奏事的权力。互相制衡之下保证了边镇不会有哪方面能彻底一家独大。
所以说,延绥镇或者榆林城看似是小小的边镇,但衙署ti系之严密和完整不亚于内地省城,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
当然这zhong互相制约的特se不奇怪,也是国朝从上到下机构设置的普遍特征,导致任何ti制内的人几乎都不可能会造反成功。
不过多touguan理的mao病也很多,有时候互相牵制和扯pi也是免不了的。比如方应wu这次被当zuopi球踢来踢去就是一例…
niuma二校尉和方应wu万般苦恼,并排蹲在位于城中央的钟鼓楼树荫底下。茫然看着街上人群。
卫所、总兵署、巡抚察院都不接收方应wu,而太监衙门和巡an御史又是比较特殊的监视机构,人员都从京中派遣,不会随便在本地收人。这可怎么办?
niutouma面二人虽然号称锦衣卫,但都是最低级的跑tui校尉。比一般大tou兵qiang不了多少,到了榆林这陌生地方,自然更是没分量。别人不收方应wu,他们就毫无办法了。
不但方应wu发愁,连这两个校尉也很犯愁,他们同样耗费不起。勘合已经jiao到榆林卫了,若不能将方应wu安置完毕。就无法再从卫所重新领chu勘合。
没有勘合作为凭证,就意味着差事不算完成,同时更意味着不能在驿站或者相关衙署白吃白住。若要自掏腰包,chu门在外消费高。他们又哪里hua销得起?
不知过了多久,忽然听到有人叫dao:“方相公,有劳久候了!”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解送军需到榆林的山西人孙敬。旁边是他的女儿。方应wu先前与他约定了,办完事后在钟鼓楼这里汇合。然后找地方请客答谢。
方应wu看这孙敬神态轻松,问dao:“你都办完了?”孙敬笑着答dao:“东西都已点计入库,这趟差事算是顺利完结了!”
但孙小娘子对方应wu的言行举止比较上心,比父亲更先看chu几分端倪。一路过来无论chu1境如何艰险,在她yan里,方相公大多数时候都是镇静从容、智谋chu众,怎么到了榆林,他反而愁眉不展了?
孙小娘子很关切的询问dao:“方相公为何愁眉不展?你那边状况不好么?”
方应wu长叹一声“龙游小溪、虎落平yang,yan下找不到容shen之chu1了!”
孙敬满脸惊讶,连忙开口询问。方应wu虽然不想把丢脸事情展示给别人,但现在瞒无可瞒,还有什么不能讲的?
孙敬听说了方应wu的遭遇后,略一思索“我这里倒是有个去chu1,只怕委屈了方相公。”
方应wu苦笑几声“在下如今这chu1境,还能挑三拣四么?”
“我有个同乡,在广有库为库大使,方才听他说,如今缺个能写会算的人手,不如叫他收留了方相公?”
niuma二校尉恍然大悟,原来这孙敬有同乡当库大使,难怪他去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