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七十三章他乡见故人(2/2)

校尉上前一步,对孙大使:“烦请孙大人移步往分司衙署,讨一份盖印回函,证明方应已经留在贵,我等二人也好回去差。”

方应气,真去军需仓库落脚?自己是庶吉士的儿,是浙江廪膳生员,怎么就混成这样了呢。

而他刚才急于答题,下意识的一斤为十两计算了…

让他走人?方应突然醒悟到,古代斤两是十六制的,一斤是十六两,两斤分成三份,应该是每份十两并余下二两!

校尉大喜,正要把卫所移文递给孙大使,但却被校尉偷偷拦住。校尉随即也醒悟了,若让孙大使看清楚公文,明白方应的来,只怕又要不敢收留了…

原来自从延绥镇设立后,理论上就脱离了陕西省,成了互不统属的并列同级单位。但延绥镇与陕西省之间毕竟是很密的特殊关系,两地之间可谓之千丝万缕,很难理清楚。

有熟人同乡亲戚居中介绍,孙大使也没在意公文不公文的。真的假不了,难这年还会有人冒充被发服役的么?

他之前可是期待着当镇守总兵署的书记,或者是巡抚的文书,再不济也是卫所里的文员,最后却成了仓库小吏一般的角,这心理落差有大。

但方应目前也没有其他选择,只能跟着孙敬向城北走去。路上又是苦笑连连,之前他梦也想不到,居然要接受一个普通百姓的援手才能落脚。

所以陕西布政使司就在延绥镇设立了布政分司,专门负责协调两地事务。这布政分司一方面是陕西布政使司的派分支机构,另一方面同时接受延绥镇巡抚的节制。

不过校尉还有疑问“卫所、总兵署都明摆着不接收方秀才,这仓库是属于谁家的?又如何敢主?”

孙大使抠了抠耳朵,便漫不经心的了题“有两斤盐,要分给三家人,请问每家能分多少两,还余多少两?”

此后孙大使和两校尉便去了位于附近的布政分司事厅,办理有关手续。大抵就是一封公文,盖上布政分司的印,能证明收到“方应”一名就足够了。

孙大使仿佛找到了兴奋,站起来声教训:“孔圣人怎么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你不知答案,却偏偏还迅速编一个回答,这足以说明你心虚浮!连二斤三分都算不准,又不学无术!”

不过校尉可能是多虑了,以孙大使的见识准,估计是领悟不到那些政治内涵的,但小心驶得万年船。

广有库是布政分司下属几个重仓库之一,库大使也姓孙,单名林,与孙敬差不多岁数。

孙大使拍案:“哦?这世,肯研究数算之术的读书人可不多见了。那本官要考校你一番,如果真是通数算,那倒可以留下来。”

孙敬连忙上前说了几句好话,又将方应所送的碎银孙大使手里,孙大使这才“既然如此,那就留下罢。”

孙敬解释:“校尉有所不知,城中设有陕西布政分司,着几个仓、库,与卫所、兵镇不是一衙门。”

孙大使仿佛被震住了,愣了足足片刻功夫,这才挥手:“走罢走罢!恕难留人了!”

方应很没脾气的说:“悉听尊便,请大人题。”

方应面无表情的答:“学过,这也是在下所擅长的。”

小学生平的应用题实在没难度,方应不假思索,飞的答:“当然是每家六两,还余二两!”

庶吉士之、浙江淳安县廪生方应忍住悲愤心情,对着可能是鄙俗小吏的孙大使,耐心重新答题:“刚才在下是情急错,答案应当是每份十两并余下二两。”

广有库最近病死了一个小吏,所以孙大使确实也需要有人补充,但在榆林城里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

当然,此布政分司在榆林城主要作用就是督促内地供应粮草和军需,同时着几个仓库,日常工作便是接收各地解送到的资。

纳军需资如此顺利,没有遇到刁难克扣。

听到孙敬介绍方应,孙大使懒洋洋的瞥了方应,轻蔑的问:“你是被朝廷发来的读书人?但我们这里不需要好吃懒的读书人,不过你学过算术么?”

自从方应穿越以来,除了江南巡抚王恕,谁这样教训过他?榆林城广有库的不大使孙林便有幸是第二个了。

孙大使答应:“这是应有之意,此乃军需重地,本官自然不敢擅自留用来历不明之人。”

孙大使很惊讶“原来你还能算准?莫非刚才故意戏本官么!”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