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九章(2/5)

案件简况:魏祯,男,六十五岁,原国民党起义中校,五十年代初,错误地在“私房改造”中将其三间并未租、收租的房没收。魏在前年退休后,提此问题,并表示他并不要求归还和赔偿三间房,只希望能适当解决他退休后的居住问题。两年来,他曾为此找不同单位反映问题,来信来访多达七十七次,有关领导包括县委主要负责同志也多次批示过,至今不得解决。

前后批示情况

关于陈村中学退休教师魏祯的问题



1981年7月13日:统战报告:“此项费用似难解决。应该由民政解决好一些。”

“也不是。我觉得搞这样一个调查统计,对我们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是有帮助的。”

1981年1月10日:(常委接待日)魏祯来访,并带有书面上访材料。顾荣同志批示:“请转文教局研究。”

1981年6月20日:信访站再次把魏的问题书面汇报顾荣同志,请示如何解决。顾荣同志批示:“已转告统战考虑解决,请转告本人找统战联系。”

1981年3月5日:顾荣同志批示:“转文教局。魏是否国民党起义人员?”

“是地区要的材料?”顾荣边翻阅着边问。

“即使县委没安排他们搞,他们如果自己搞也可以嘛。”李向南说。

1981年4月25日:顾荣同志批示文教局报告:“请转统战,把魏的历史情况尽快落实一下。”

旁的觉没有错:顾荣并不迎李向南来。他对上级的这个任命不满。在原县委书记调地区后,他本估计县委书记的任命百分之九十五会落到自己上。派另外的人来他当然有情绪。但是,他是“标准”的领导,他善于接受任何一既成事实。并且,对于一个老上级的儿,一个会事事听从自己意见的年轻人来任县委书记,他还是能够宽容的。他没想到年轻的县委书记非但不,而且非常老练。他在蓄批评自己时的那持重而又得的气度,一下就显了政治上的成熟和老到。

是否考虑在县常委某同志主持下,由文教局、统战、民政

此案情况比较单纯,不像某些揭发问题的案件还针对和涉及某个门、某个领导的错误问题,但它之所以一年半时间不得解决,是因为我们上下推诿,责任不清,机构臃,官僚主义作风严重。

“是我前天让他们搞的。”

1981年6月7日:文教局报告:“可以考虑给魏适当的盖房费。但文教上没有这笔钱。是否请统战予以解决?”

“不是。”

这个年轻人不是那么容易听任别人驾驭的。

为什么批了还解决不了的原因分析

1981年7月23日:顾荣同志批示统战报告:“是否还应由统战解决?此事再拖就不妥了。”

1981年5月25日:顾荣同志批示统战报告:“请转文教局。魏的历史问题已落实。其提的住房等问题似宜尽快妥善解决。”

1981年5月9日:统战报告:“魏系国民党起义人员,中校。确凿无误。”

1981年1月25日:文教局报告:“此人历史上是否系国民党起义人员不详,需了解。”

1981年6月18日:顾荣同志批示:“转统战,考虑政策拟一个解决办法。”

“省里要的?”

1981年7月20日:(常委接待日)魏又上访,顾荣同志接待。魏:“我的问题还没解决。”顾荣同志:“问题找统战联系吧。”魏:“我找过他们,他们让我找民政。”顾荣同志:“好,我再了解一下。”

1981年2月13日:顾荣同志批示文教局报告:“阅”

对解决此案的建议

顾荣

两天过后,李向南把群众来信来访接待站搞的调查报告《批示了的案件为什么还解决不了?》的打印件送给顾荣。顾荣坐在沙发上,拿着调查报告略翻了翻。他抬起:“这是接待站搞的?县委没让他们搞过这样的调查统计啊。”

1981年3月2日:信访站将魏的两次上访材料连同冯耀祖同志的批示送呈顾荣同志。

这分量,顾荣一下就掂来了。

顾荣表示知地微微颔首,继续翻看报告。淡淡的云渐渐笼罩住他的脸。这里有不少案件都是上上下下转了多少圈,有些案件就和他这个县委副书记直接有关。例如,在典型案例中,有一案是这样的:

1981年2月20日:(常委接待日)魏又来访,并带有书面材料。冯耀祖同志批示:“此事顾荣同志可能已过批示,请顾荣同志批示办。”

1981年4月9日:文教局报告:“关于魏的历史情况,我们没有确凿材料,难以确定,是否请统战帮助查证一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