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新鲜事儿。
就在舆论向陈步森一边倒的时候,有一个人提出了令人诧异的相反的观点。观点本身并不奇怪,而是提出这个观点的人奇怪,作为本案当事人陈步森的表姐夫,陈三木没有站在妻子一边支持陈步森,反而跳出来提出了一个重要疑问:如果陈步森的忏悔是真实的,为什么被害人仍然要设计诱捕他?为什么长达半年的相处并没有建立凶手和被害人之间的信任?她完全可以领着他去自首,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为什么没有发生如此感人的一幕?原因很简单:这是个骗局,他们并没有建立互信,一切都是假的。连报道都是偏颇的,为什么我们只见到有关陈步森的报道?而没有关于被害人冷薇的报道?所以说,这是一个偏颇的骗局。
朴飞深受刺激。他在自己主持的栏目上回应:他先后三次登门试图采访冷薇,无论是用文字还是影像,却连续三次遭到拒绝。她不愿对此事发表任何谈话。陈三木由此在报纸上发表感言说,因此对于本案的报道是偏颇的,至少有一半的事实不清,已知的一半也无法证明是真实的。
陈三木为什么会开始对自己的表弟无情打击,缘于他和周玲关糸的微妙变化。在陈步森进到精神病院和冷薇相处的时候,他和周玲却分居了。恰好在陈步森被捕的那一天,陈三木和周玲正式结束了十五年的婚姻。陈三木对陈步森本来就印象不好,他和周玲的观点相左更是常事儿,所以,他倒向另一边是自然的,不如说他们婚姻的破裂,使陈步森得以名正言顺地表达自己对陈步森案的看法。
这十五年的婚姻是混乱的婚姻,他们结婚了十五年,也争吵了十五年。他们从来不为柴米油盐争吵,他们争吵的话题常常让人望而生畏:比如究竟有没有上帝的问题?或者说上帝在人间以什么方式存在?陈三木认为,上帝是存在的,但绝对不会像他的老婆那样,他对他的老婆热心宗教事务烦不胜烦,作为一个享有知名度的文化学者,三十七岁就荣升教授,不到五十岁就上了博导的人,陈三木在老婆的面前却经常享受不到优越感,反而常常有挫败感:这些聚在一起的基督徒有许多是市场卖鱼的,路上蹬车的,还有一些是刚识字的老太太,可是他们却天天在讨论信仰和生命的话题,所以周玲不像一般的女人那样对丈夫的论题高山仰止,反而常常认为陈三木结婚多年不肯信主,只能在门外望梅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