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5节 渡不过的juliu河
在我记忆中,我的父亲齐世英一生都是位温和的君子。他说那实在是他理想的开始,zuo人要有个人的样子。
他少年时曾跟祖母到祖父的军队驻防地住过,ti验过军营生活,也看到许多北方的乡村,shenshengan到一般国民知识的闭sai,对国家和自己的命运几乎全然无知,在纯朴的mei德后面常常是冷漠和愚昧。他十五岁到天津上新学书院那三年,受的是英国式教育,要养成彬彬有礼的绅士。在天津他经常听到“关里人”对张作霖奉军cu鲁的嘲笑。新学书院每日如升旗典礼一样,有读基督教《圣经》的早课,虽未qiang迫学生皈依,却引领他开始思索心灵问题,人生在世意义为何?
十八岁考取官费到日本读书,更进一步认识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国民普遍的教养是清洁守法,教育程度高些的讲究温恭的礼节,鼓励知识的追求。对国家有qiang烈的效忠思想,所以日本那么小,却已成为亚洲qiang国。
他进入东京一高预科读好日文,一年后分发至日本中bu面对日本海、十六世纪后有“加贺百万石”之称、有jing1致艺术文化传统的金泽第四高等学校(日本当时全国只有八所高等学校)理科。该校各项功课皆qiang,且注重语文教育,除日文外,每周英文、德文各八小时,他在此三年,打好一生阅读的扎实基础。最初常去教会,读些基督教的书,但无法gan到满足,进而读哲学书籍。当时有一位影响他很大的老师西田几多郎,本在金泽四高任教,后来到京都帝大教哲学,引导他阅读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的书,尤其是河上肇《贫乏wu语》等,让他shengan社会充满zhongzhong不平。由于没那么多钱买书,他和书店约好,把书买回来以后,不要弄脏,看完后送回书店可以拿回八折的钱再买别的书。金泽多雨,冬天积雪甚shen,常能闭hu读书,日积月累,他由一个聪明好动的少年,长成一个shen思耽读的青年。
二十二岁,他追随堂兄的脚步,到德国柏林留学,读哲学经济系,认真地念了ma克斯的《资本论》和不少社会主义论著。但觉得心中许多不能解的疑问,终极思考的基础不能建立,颇gan傍徨。那时德国刚刚战败,通货膨胀,中、日银洋都很值钱,他与同学们生活可称优裕,常在一起玩乐,多了一些认识德国社会的机会,却耽误了读书的时间。下学期转学到海德堡大学,受教于历史哲学派大师李凯尔特(HeinriChRiCkert)和阿弗雷德。韦伯(AlfredWeber,是已故ma克思.韦伯(MaxWeber)之弟),既是慕名而去,便全心倾听,也常在课余发问。历史哲学派由政治经济的思想更分析人生现象,在研究过程阐明理xing思考之必要,也提醒他区域现实的不同,不可以冲动热情地qiang以理论(如《资本论》)tao在大政策上。——这对他是一生的启发,使他jian定地相信,只有真正的知识和合理的教育才能潜移默化拯救积弱的中国,而不是激动热情的群众运动。不择手段只达目的的阶级革命,留下的社会、文化问题需要更多的理xing解决,才能弥补。
那两年时光,课后过了桥,在尼卡河畔思考徘徊,是一生仅有的幸福时光。chun日河水激liu常令他想到辽河解冻的浊liu。青年壮志也常汹涌难抑,他记起五岁那年,穿了一双新棉鞋,走在辽河岸上,围绕着妈妈,揽生局采烈地又跑又tiao的情景有个声音在他心中呼唤:回去办教育,我mei丽苍茫的故乡啊!我一定要拚命练好一shen本事,用最理xing的方式回去办教育…我今日所学所知,终有一天会让我报答你养育乏恩。
他一生第一个大挫折是堂兄因肺结he逝世于德国南bu的Freiburg,最初尚隐瞒一阵,但不久伯祖父在家乡去世。儿子为何不能奔丧?只好捧着他的骨灰回家。回到沈yang,家中jian决不许他再chu去,追求学问的梦至此中断,那一年他二十五岁。丧事结束后,他离开庄院又回到沈yang城,想另寻途径,再走进修之路。在那时代的沈yang,一个官费留学生从德国归来,是件很受重视的事。他父亲在奉天武备学堂的同学好友郭松龄将军。认为他住在旅馆不方便,邀他搬到郭家。sai外一月,冰雪封途,最适作长夜之谈,两人谈地方事,国事到天下事,无所不谈。郭将军敬重的客人来访亦常邀他聚谈,归国青年得以宏观知家乡chu1境,他在日本和德国所见,亦引听者极大兴趣。尤其谈到德国在第一次大战败后,经济几近崩溃,民间生活艰苦,但人民chu1chu1liulou民族的自尊,和走chu困境的jian定意志。他们石tou建基的老楼旧厦,廊柱依然修整,门前路树,石砌街巷,有文化gen基shen厚的稳定gan。而东北当时在日俄觊觎下已chu1危境,参加军阀混战有何意义?中国的老百姓,何日才能普遍受到足够的教育,走chu浑浑噩噩受人摆布的境地?——他不知dao,这些大家充满qiang烈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