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节渡不过的juliu河(2/4)

和改革使命的雪夜长谈,因缘际会,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郭将军邀请我父亲负责回师时争取国际支持,首先须取得日本驻在满洲铁路的军队保持中立。在天津参加的还有几位关内的政界名人。如饶汉祥(曾任黎元洪的秘书长)、殷汝耕、惜冰、杨梦周、苏上达、樊光、林长民(林徽音之父)和卢芳等。已允任外长的王正廷尚未到任(后来任国民政府外长)。先由齐世英代理外事务主任。大家对郭军回师沈,不去参加军阀内战的革新理想很有信心。回师前夕,郭将军对大家说“此事成功固好,若失败则大家皆须亡命。”

十一月二十二日,郭将军挥师前往河北湾州,通电请张作霖停战下野,将军政权给张学良。电文内容是:关参战官兵伤亡惨重,遗族无依,民生困苦。日俄对东北侵略日亟,必须休养生息,储备实力以御外侮,永远不再参加内战。振兴教育,全力建设资源富甲全国的家乡。张作霖接电后,次日来电报,不提息战下野要求,只邀郭将军回沈面谈。摆明是鸿门宴。郭军隔一日再由湾州发第二次通电,未见回复,即开前往攻打。了山海关,由秦皇岛北上,沿海岸线打到连山,遇到百年不遇的大风雪,温降到摄氏零下二十度,海面封冻,人可行。当夜郭军前锋第二军,由海面穿过突袭张作霖守军,夺下葫芦岛,三天后驻锦州。消息传到沈,全城震动,张大师急动员数十辆大卡车满载元师府聚敛的财,运往满洲铁路的日本事务所仓库存放,往返十多次才运完。大师府四周堆满木柴和大汽油桶准备逃离时将帅府烧掉,省

这样快乐的日不到一年即告终止。一九二五年,十一月初旬一天晚上,郭将军电话召他立刻城面谈,那时小火车车已经熄火,商量之后,再升火,把他送到城内。郭将军说奉命又须率兵关,先到天津,邀他随军前往,校务请教务主任代理一下,第二天即须发。到天津后数日,郭将军住意大利租界的义国医院,对他说,此次关,要对抗二次奉直战后,孙传芳召集的五省联军,巩固奉军在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的地盘。郭军是常胜军,但是他早已厌倦这穷兵黯武的政策,官兵伤亡惨重,不知为何而战。驻天津后,他即邀集,团长以上军官开会,愿随他回师者,在和平开发东北方案上签字,不愿者,留在天津李景林队。除了几位追随张作霖多年,不便参与“造反”的将领外,大家都签了名。

自古以来,外传奇人,都是骁勇善战的骑英雄,保住江山,而生聚教育。郭松龄将军,晚清光绪九年(一八八三年)生于辽宁乡渔樵寨村。家贫,十五岁就读私垫数年,奉天武备学堂,毕业后随朱庆澜(一八七四~一九四一年)军川,在四川新军加同盟会。三十三岁由陆军大学毕业后,由己任广东省省长朱庆澜的推荐,在孙中山的护法军政府担任警卫军及韶关讲武堂教官。他有学识,有见解,讲课时督促青年成为有民主思想的国军人。辛亥革命后全国军政混,他在军中由北至南尝遍了国家动之苦,对局势有宽阔的视野,回到新创办的东北讲武堂任战术教官,当时奉军少帅张学良是他的学生,对郭教官极为佩服,邀他加奉军,改革军队成立新军,凡事倾诚合作。两次直奉战争中,郭军以战力战术皆立战功。但是关参战,意义何在?故乡沃野千里,农耕缺人,而青年官兵伤亡异乡,遗族境悲惨,实在应停止征战,教育生息。

同泽中学成立,校舍尚未兴建完成时,先借用沈城东山咀军营一份新修的营房,其余的由军官教育班使用。那一年夏天先招考了三班十四岁以下的学生(到台湾后曾任海军总司令的宋长志即是那时的学生)。这样的有远景的工作,真是一个青梦的实现…年轻的校长兴采烈地忙碌工作,师资、课程、学生的教导…要全心去。东山咀营房距沈约二十里,有修建营房用的小火车城,他的心情真似那小火车一样,充满了勇往直前的劲。

在由欧洲回国的青年人中,新军的理念是很有引力的。那时的郭将军已是新军领袖,地位显赫,仪表堂堂,凡事能决能行。郭夫人韩淑英女士,燕京大学毕业,伉俪情,两人皆好读书,接受新思想,友、谈话多以天下国家为己任。郭将军与张学良等原已筹备成立一所中学,教育军人遗族女,以尽袍泽之情,名为“同泽中学”知我父亲回国后志在办教育,培育家乡青年新思想,便派他任校长,参酌英、德、日本学校制订规章,奠定良好基础,延请各地优良师资。在伪满洲国之前,同泽中学未受政局影响,一直办得很好,之后还加办“同泽女中学”同时也筹划办一所真正研究学问的大学,不受当权者支,不以培养官员为目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