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七章(2/4)

孙传芳也从校场回来,正在院里槐树底下喝茶,听见向喜教育向文成,

同艾和文成的到来,给几年远离人间烟火的向喜带来了家意。聪慧的向文成也给向喜的军营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向喜为儿请了一位当地的私塾先生,教他《三字经》、《弟规》乃至上《论语》下《论语》。文成念书时,对前的文字总是过目不忘,得教书先生的喜,丝毫不必向喜和同艾心。

,离保定城也只有三里。

向喜和孙传芳营以来很投脾气,相如同兄弟。同艾和孙太太也相得如同妹。每天上午二人就伴儿东门到大慈阁下买回些时令菜蔬和鲫鱼、馅。保定地府河和小清河,向东三十里就是白洋淀,因此保定人的生活习惯如同乡,菜市上也不乏白洋淀的鲜鱼、鲜藕,连铺卖馅也用鲜荷叶包裹。向喜就待见同艾买回的用荷叶包着的馅。孙传芳常对同艾说,嫂,你看喜哥就是改不了这老习惯,面对十个碟八个碗的宴席,也单挑带馅的这一样吃。同艾就说,走到哪儿也是个兆州人。同艾来到保定金庄,向喜先教她用馅包馄饨。先前同艾不在,向喜常和孙传芳去东大街馄饨摊儿上吃馄饨,那时他一边吃一边了解馄饨的法,兆州人没吃过馄饨。现在同艾来了,他就教她擀、包馅,还告诉她馄饨包成了,汤也熬成了。还有三样不可缺少的作料就是虾、紫菜和冬菜,就好比豆腐脑离不开韭菜。他还告诉同艾,买紫菜冬菜要到西大街庆源祥,那里的紫菜是南货;虾自白洋淀,遍地都是,不必挑拣。

中午了,向喜从练回来,便闻见厨房里煎熬着的汤正香。他想,这又是同艾在馄饨了。他不厨房,径直了正房,背着手对文成说“成,过来,看我给你买了个什么。”正在炕上念书的向文成放下书下炕来说“我知,准是个猴爬杆。”向喜说“你怎么知?”文成说“村西小庙里住着个猴爬杆的老儿。”果然向喜从背后举个猴爬杆,用手了一下麻秸秆上的竹眉,一只一拃长的小猴哗啦一下便爬上了秆。向文成伸手就要,向喜说:“别忙,先背《弟规》,背过《弟规》再玩猴爬杆。昨天背到哪儿啦?”文成说“父母呼,应勿缓。”向喜说“对,就接着吧。”文成背:“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向喜一边听向文成背书,一边用掸掸着靴上的尘土说“对是对,还得会讲。”文成就说“爹娘叫你,你就赶快答应;爹娘叫你事,你就快儿;爹娘说你,你就好好听着;爹娘教训你,你别还嘴。”向喜听儿讲解,暗自,心说这讲解哪里像自一个五岁孩。却又故意对文成说:“对是对,可你能到不能?”文成撒似的说“不能。”向喜装恼怒的样说:“唔?怎么不能?你这是怎么说话?”文成就说:“不是不到,是要先看爹娘说得对不对。要是不对,就不能听。”向喜说:“书上说的是先听再说对不对。”文成就说:“得先看对不对,再说听不听。”同艾来了,对向喜说“别难为孩了,刚五岁。”向喜说“孔四岁就知让梨了,比成还小一岁。”同艾又觉得向喜的话也有理,这时候也不能偏袒儿,就换个话题,招呼向喜父到厨房吃饭。

同艾在保定馄饨,也给向文成留下了极刻的印象。许多年之后他在笨教自己的媳妇秀芝来却不是样儿。向文成在一旁打趣地说“你擀的可不是馄饨,是鞋帮儿吧,实倒是实。保定的馄饨可不是这样。”秀芝问保定的馄饨什么样,向文成说“保定的馄饨比窗纸还薄。”秀芝就也打趣“那你拿我擀的馄饨双鞋吧。”每逢这时,谙此的同艾就在一边只是笑着不说话,心想,擀馄饨,那是要保定乾义面粉公司的“双鱼”面呢,就这一条,笨人就休想,再细的罗也筛不“双鱼”面。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