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好呢?”
凌氏招呼她到跟前,给她看“你姐姐做的这荷包,你看好不好?”
赵蓉点头,指了指自己佩的小荷包“比我这个好看。”
赵长卿接过赵蓉的话头儿笑“蓉姐儿也五岁了,虽说诗书要紧,也要学些针线才好。我记得,我就是五岁上学的针线。凭蓉姐儿的伶俐,以后针线定比我还好。”
凌氏笑“你不说我还忘了,蓉姐儿是该学些针线了。”
赵蓉平生最不喜做针线‘女’红,心知赵长卿是有意为难她,只作一笑“娘亲,正月里不能动针线,待过了正月我再学吧。”
凌氏笑“这也好。”又叮嘱了些出‘门’作客的话,便让她们去了。
李明珠十二岁的生辰,并不大过,只是请相熟的姐妹们来家里聚一聚。赵李两家本是亲戚,赵长卿与赵蓉自然要早些到,李明珠迎出来,笑道“卿妹妹、蓉妹妹。外头冷呢,快跟我到屋里来。”
赵长卿问“姑妈可在家?”
李明珠笑“怎么不在?今天来的巧,我爹也没出‘门’,正好一道见见。”遂带她们姐妹到屋里去。
李百户不愧是李明宝的老爹,明明是李明珠的生辰,父子两个也跟着收拾的头脚一新,外头丫环回禀说赵家姑娘来了。李百户明显身子一‘挺’,坐得更加笔直,看得李太太直翻白眼。
李明宝笑着出去迎两步,道“卿妹妹来了。”又跟赵蓉打招呼“蓉妹妹好。”
两姐妹唤了声李哥哥,李明宝忙请她们进去。
见赵长卿前,李百户已做足了心理准备,想着只要不是太胖,哪怕面目平庸些,儿子若死活喜欢,他也不是那等酸生腐儒,凑合凑合也罢了。待赵家姐妹进来,李百户打眼一瞧,顿觉惊‘艳’。赵蓉且不论,小豆丁一枚。关键是赵长卿,披一袭大红镶黑狐‘毛’的披风,头上梳着简单的垂鬟分肖髻,发间簪一支纱堆的海棠‘花’,这样的打扮在‘女’孩儿间也是寻常的,偏生人家姑娘打扮出来便格外清丽。
李百户心说,他儿子当真是好眼光,这赵家姑娘,如今年纪小些尚存几分稚气,不过,已可看出是个小美人胚子。更难得的是这份与众不同的沉稳,见着长辈落落大方,没有半点小家子气的扭捏。
见赵家姐妹行礼,李百户忙道“都是一家子亲戚,不是外人,坐吧。”
李百户笑道“平日里我在外头瞎忙,也没大见过你们,莫要拘谨,当自己家一样。”又问赵长卿“如今念什么书啊?”
赵长卿笑答“在念史书,间或看些医书。”
李百户大字不识两个,医书上的事他完全不懂,史书之类的,其实他也不大懂,不过,茶馆子里总听说书的说过两段,李百户问“太\\祖皇帝打边城的故事知不知道?”
赵长卿笑“姑丈说的可是,太\\祖皇帝刚刚立国,西蛮屡有犯边,后来太\\祖皇帝亲征,将西蛮赶出东穆国境,令人重筑边城重镇,自此边城百姓得享太平。”
李百户哈哈大笑“果然是念过书的人,就是有见识。”
李百户同赵长卿说了几句话,李太太便道“明珠,带着长卿蓉姐儿去你屋子里说话吧,你们小姐妹在一处,也自在些。”
李明珠便带着赵家姐妹去了,李明宝很想跟过去说几句话,碍于老娘的眼神,没敢跟。
李百户问儿子“你今天不出‘门’?”虽然对人家姑娘有意思,也不能太过热情,不然,把人家姑娘吓坏可就得不偿失了。再者,凡事矜持些没有坏处,现在赵长卿年纪小,且不知赵家的意思,自家儿子这样剃头挑子一头热,若表现的太明显,倒有些不相宜。
李明宝道“这就出去。”一会儿还有别的‘女’孩子来,李明宝对其他‘女’孩子没啥兴趣,他单就喜欢赵长卿斯文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