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对林如海称赞不绝,不由得笑问道:“你们说林大人是个好官?”
回答笑道:“林大人自然是好官,是少有好官。圣上老爷知人善任,给了咱们这样好官,不说林大人任上功绩,就是修桥铺路、济贫救灾事儿做也不是一回两回,得林大人家救济人不知道有多少。说起来,都是圣人老爷恩典,没有圣人老爷,就没有林大人这样官,也没有咱们丰衣足食日子。”
宣康帝龙颜大悦,笑对林如海道:“听听,都说卿家极好呢。”
林如海道:“微臣惭愧,哪有他们说那样好,唯有庇护百姓之家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安居乐业丰衣足食,逢灾遇难时候死伤少,那才是真正好官,微臣差远了。”林如海确实羞愧不已,他自觉没有人人口中那么好。
宣康帝笑道:“百姓说卿家好,卿家便是好,何必自谦?”
转头又问上前几个百姓道:“你们有什么心愿?朕这里,必定允你们。”
听到宣康帝意欲许他们一个愿望,众人不觉都有些愕然,半日才回过神,有人乍着胆子道:“俺就想要几亩良田,一口瓦屋,俺家地都是薄田,不如良田肥沃,收成也低,俺有了良田,好好耕种,好叫俺老娘吃上白米白面。”
宣康帝微微一怔,随即有些动容,点头道:“好,朕就让人给你几亩良田,一口瓦屋。如海,你替朕记着,派人去料理,所需银子都从朝廷出。”
林如海瞧着说话庄稼汉,不过二十来岁年纪,一脸淳朴,他不禁暗暗一叹,确,良田好地都被权势所占,寻常百姓能有几亩中等田就已经极好了,有良田,也都是一些零星,听了宣康帝话,躬身道:“几亩地,一口瓦屋,不过就是几十两银子事儿,微臣便能替陛下解忧,何必动用国库银子?微臣颇有几分家业,此事置办得了。”
宣康帝讶然道:“几十两银子即可?”怎地如此便宜?这句话宣康帝没有出口,心里却怀疑宫中报价,按照那些价,几亩地一口瓦屋可不是几十两银子就能置办。
林如海一眼就看出了宣康帝疑问,他亦对户部采办抬高物价几十倍举动十分不满,淡淡笑道:“回陛下,一口三间瓦屋十两银子绰绰有余,一亩良田八两银子,五亩也不过四十两,加起来,也就五十两。”
宣康帝若有所思,又问那庄稼汉道:“难道你们白米白面都吃不到?”
庄稼汉听了,挠了挠头,道:“也不是吃不上,偶尔还是能吃到一点子,只是谁经常吃这些?一家老小几口人,个个都吃话,吃不起。因此平常都是吃些窝窝头、粗面卷子、糙米饭。能填饱肚子就很好了,谁吃得那样精细。”
宣康帝问道:“你们现今吃穿物价几何?”
庄稼汉似懂非懂,连忙看向林如海,这些官员中,他们相信林如海。不是说刘瑛做官就不好,刘瑛做官多年来,也一直善待百姓,但是终究不如林如海心怀百姓,近年来他们家进项几乎都贴到了百姓身上,谁不记心里。
林如海笑道:“圣人问你,平常穿衣买布多少钱,吃食买饭多少钱,譬如白菜、鸡蛋、油盐酱醋茶等等。”
那庄稼汉忙道:“棉布三百文一匹,猪肉三十五文钱一斤,羊肉八十文一斤,红糖一百文一斤,鸡蛋三文钱两个,便宜时候,一文钱就能买一个鸡蛋了。不过我们可吃不起鸡蛋,平常不买,家里养鸡话就吃几个,大多数都是攒起来卖掉。”陆陆续续,又说了些其他东西价格,宣康帝看来,都是十分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