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桐城下面已经受到了重创,士气普遍比较低迷,本来希望通过洗掠皖口城来提升士气,结果遇到坚强的抵抗之后,士气下降的更厉害。
根据情报显示,在皖口城激烈反抗淮西军的,乃是勇字营的官兵,带兵之人,正是杨璧鳞。勇字营离开了桐城之后,在皖口城进行自我整顿,以杨璧鳞、杨佛午和杨鹭飒等“三杨”为首的军官,和忠于贝然清的军官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最终大家和平分手,分道扬镳。有部分和贝然清关系密切的士兵选择投奔庐州,投奔贝礼翊的麾下,但是他们只带走了不到两百人,其余的勇字营官兵,都愿意留在舒州,因为大部分的官兵都觉得,舒州要比庐州更加的安全,起码舒州的霸主刘鼎表现的要比林度和贝礼翊都更加的强势,让他们看到了强者的风采。
最后,勇字营剩下的士兵,大约有六百人左右,本来贝然清强迫他们投降淮西军,已经是莫大的耻辱,他们带着这股深深的仇恨,本来就打算杀入桐城去,和罡字营、忠字营的同伴们一起战斗。但是他们还没有出动,卢瑭率领的淮西军就到来了,于是,杨璧鳞带着勇字营地官兵,首先袭击了卢瑭的部队。跟着又将皖口城的帮会都组织起来。共同对抗淮西军。皖口城是三不管的地区,汇集了非常多的流亡强盗,这些人地战斗力不在正规军之下,杨璧鳞将他们组织起来以后。皖口城地守军顿时增加到差不多一千六百人。卢瑭在他们的面前,自然讨不了好去。连续的拉锯战过后。卢瑭不得不选择撤退。
同样,在进军怀宁城的时候,淮西军也遇到了强大地阻力。韦国勇坐镇怀宁,重新募集了上千名的壮丁,准备了强弓弩箭。舒州地百姓听说淮西军又来了,都显得非常地愤怒,他们在佴泰和诸葛斌的动员下,组织了数千名的民夫帮助守城。林诗梓也出现在了怀宁城的城墙上。视察部队。鼓励大家勇敢战斗。怀宁的城墙经过半年的加固,高度已经超过了六丈。部分城墙甚至超过了七丈,又有了这么多的壮丁,可谓是固若金汤。
张佶率领的淮西军,背后不远就是桐城,他担心刘鼎会突然放弃桐城,从背后杀出,前后夹击他,到时候,立功地人是颜觉郦,被消灭地却是他张佶。这种买卖做不来,所以张佶极力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即使在进攻怀宁地时候,也时刻提防桐城的刘鼎。连续进攻了两三天之后,淮西军没有能够攻占怀宁,他不敢继续逗留,于是在怀宁周围搜刮了一番,就悄悄的撤走了。
因为要围困桐城,颜觉郦不可能派出太多的兵力来攻打皖口城和怀宁城,虽然对卢瑭和张佶的行为都不满意,但是也只能暂时容忍,下令张佶和卢瑭两人的部队也参与了围攻,利用人数上的优势,将桐城的包围圈构织的更加的严密。
从光启元年闰三月的下旬开始,桐城的战斗就进入了围困状态,刘鼎和三千人左右的保信军被围困在桐城,但是和外界的联系并没有完全隔绝,悄悄在天空来往的信鸽,沟通了他和韦国勇、董澜之间的联系。韦国勇带领怀宁城的军队,时不时的对桐城西门的淮西军发动袭击,让他们无法安心的围困桐城。同时,在颜觉郦察觉不到的地方,舒州水军开始悄悄的集结到杨叶洲,龙歌和马跃率领的龙战士,都加强了登陆战的临时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