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60章缘木求鱼1(3/5)

渤海国,想和刘鼎秘密会面。此人化妆成普通的商旅,在开封城内逗留了两天以后,才突然找到鹰扬军的人,表示有要事要和刘鼎磋商。他还递交了海国的信物,一块当初武则天赏赐给任海国王大祚荣的板。

这块笏板是用最上等的蓝田玉做成的,别人很难假冒,张铎仔细查念过以后,表示笏板并没有问题,侧面说明这个大玮的确是渤海国的来人。根据三眼都的情报,海国现任国王是大玄锡,这个大玮乃是他的长子,也是未来的太子。同时,大玮也是大玄锡唯一的儿子。海国不惜千里迢迢,派遣太子前来中原,看来的确是有要事。

然而,刘鼎并不着急,也没有立刻和大玮见面,而是继续翻看着韦国勇送来的报告,心思仿佛还没有转过来。直到看完韦国勇的报告以后,刘鼎才自言自语地说道:“渤海国的人?他们到来是什么目的呢?”

其他的参谋们也好奇的竖起了耳朵。

海国是大唐东北地区的地方政权,原本是人建立起来的,统治区域大概在今天的长白山、牡丹江一带。海国和唐廷的关系,总体上是和好地,但是经常也会产生一些小摩擦。相对于一直温顺的吐谷浑人而言,渤海国人在唐廷里面,并不是很受欢迎的。这一切,在海国建立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和唐廷的复杂关系,也因此形成。

唐万岁通天元年(武则天年间),契丹领李尽忠等杀营州都督赵文叛唐,为粟末新贵族提供了创建民族政权地时机。生这一变故,主要是赵文等依仗手中权势,对东北诸少数民族的剥削和民族压迫越来越重,激起各族人民极大不满,李尽忠等借机起事。

居住在营州的粟末人加入了反唐行列。事后,武则天派曹仁师统率大军前去镇压,大祚荣的父亲乞乞仲象和另外一位领乞四比羽率所部渡过辽水东逃。其实曹仁师的指挥能力只能算是一般,所带的军队也多,但是当时的人,对于唐军,尤其是薛仁贵的印象非常深刻,和唐军没有认真交战,就急匆匆的退走了。

唐朝为瓦解东北少数民族的反唐联盟,在对契丹实行武力围剿地同时,对粟末采用了招抚政策,封乞四比羽为许国公,乞乞仲象为震国公。乞四比羽不相信唐朝有此诚意,拒不受命,结果被唐朝追兵所击斩。此时乞乞仲象在奔亡中病故,大祚荣代父而起,率所部继续东逃,降唐的契丹大将

紧追不舍,至天门岭(今吉林省境哈达岭)处,善祚荣,借助天门岭的复杂地形“合高丽、之众”大败唐军,李楷固脱身败还。

这一战,奠定了渤海国建国的基础。

唐圣历元年,突厥入寇唐朝>州、檀州、定州、赵州等地(今河北省中西部),契丹与奚又依附于突厥,于是中原通往东北的道路被阻隔。唐朝当时正处于武则天晚期,内部的斗争非常激烈,武氏一族和李氏一族争权夺利,斗争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军队的战斗力不强,在应付突厥人之外,再也无法应付别的危机。

大祚荣审时度势,在今吉林省敦化县敖东城建立政权,以武则天封其父为震国公之“震国”作为国号,自称震国王。震国建立后不久,唐中宗复位,派恃御史张行岌招慰大祚荣,大祚荣即遣子入侍,臣属于唐。唐睿宗李旦即位后,于公元唐先天二年遣郎将崔摄鸿沪卿往祚荣所处,拜其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并且以其所统为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大祚荣随即去号,同时以“海郡王”地“海”取代“震”为国号。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