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三十七章携民渡江(3/3)

要么就是利用战略纵深,以空间换取时间,主力撤往江南,依托荆南四郡,构筑长江防线。但问题是镝锋相距如此之近,是否能做到有组织有建制的后撤,而不至于溃逃?

即便成功南渡,也有几个问题:第一,他本人对荆南有多大的影响力?各郡是否愿意为他效忠?第二,荆州的菁华在于荆北(襄阳、江夏、南郡),而开发程度不高、人口单薄的荆南是否有守住长江的力量?第三,最主要的是,刘备能否与之进行军事配合,还是会以狼子野心,取而代之?

因此,综合上述考虑,对于刘琮来说,继续抵抗是极其不明智的。他选择投降,并非只是听取蔡瑁和母亲的一面之辞。

同时,在投降过程中也有一段小插曲。部将王威建议刘琮:“曹操既得将军之降,而刘备已走,此时必然解弛无备,轻行单进!倘若给我王威奇兵数千,伏击于险地,曹操可获也。擒获曹操即威震天下,既便坐定不动,也是虎虎生威!那时中夏虽广,可传檄而定,并非徒收一胜之功,保守今日而已。此乃千载难遇之机,实在不可错失!”

这个计策的确危言耸听,然而实现的概率究竟有多大?在此以前,不知有多少人企图谋杀曹操,从来就没有成功过。以曹操其人之智,岂能因为己方投降就放松警惕?再说,要行奇计,也得要有相应的足谋多智之人,自己方面哪有这样的人才?恐怕还未酝酿成熟,就会胎死腹中!

因此,刘琮毫不犹豫地否决了王威的建议,一心一意投降了曹操。对于他来说,这应该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曹操不战而获荆州,心中大喜!立即履行诺言,封赏蔡瑁为水军大都督。刘琮仍领荆州牧,他手下一众官员各有封赏。但是,果然如同刘琮当初所料,曹操并未放松警惕,没有多久就通过汉献帝下旨,调任刘琮为青州刺史,并封侯爵。虽然表面上是升迁,其实是远离了“是非之地”那是后话。

却说曹操既然封赏了蔡瑁,自然也要问及怎样对付刘备和东吴。却听蔡瑁说道:“刘备眼下挟众十几万,虽然大部份是乌合的荆襄百姓,但其人蛊惑力和组织力极强,不可小看!他所缺的,无非军械而已!而前方的江陵正好藏有大量军械物资,若被刘备先行得到,十几万乌合之众立马能变为虎狼之师!到那时就不好对付了!”曹操闻言大惊失色,于是立即下令,虎豹骑连夜出发,穷追猛打刘备!同时由毛芥于禁等将率领原属刘琮的降军,自己率领大队尾随其后,总之绝不能让刘备抢先逃到江陵!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