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十七章李斯遭陷三(2/3)

“…五丈的城墙,楼季不敢轻易冒犯;泰山达百仞,而脚的牧羊人却敢在上面放牧。难是楼季把攀越五丈的城墙看得很难,而脚的牧羊人登上百仞的泰山看得很容易吗?不!这是因为五丈的城墙虽低则陡,百仞的泰山虽则缓,这是两者之间本质的不同,就如同陛下施不施严法的理一样。贤明地君主之所以能久居尊位,长掌大权,独自垄断天下利益,其原因并不在于他们有什么特殊的本领,而是在于他们能够独揽大权,于督责,对犯法地人一定严加惩,所以天下人不敢违犯。现在,陛下不制订防止犯罪的措施,去仿效慈母养成败家的作法,那就太不了解前代圣哲的论说了。不能实行圣人治理天下的方法,除了去给天下当仆还能什么呢?这不是太令人悲伤的事情吗!”

“陛下要想永远享受天下所有值得享受的东西,首先必须得远离三人。其一是节俭仁义的人,有他们在朝中任职,那些荒诞放肆的乐事就得中止。其二是自以为正直的人,有他们在边规劝陈说、谈阔论预陛下,放肆无忌的念就要收敛。其三是自以为忠烈的人,有他们在边,纵情享受的乐事就要放弃。”

“丞相说了这么久,那究竟该怎么督责大臣们呢?”

“陛下在朝中排斥这三人后,再把权力全握于手中去驾言听计从的臣,颁布严明的刑法,便可以永远享乐。臣纵观天下所有史册,发现所有的贤明君主,都能拂逆世风、扭转民俗,废弃他所厌恶的,树立他所喜的。这样,在他活着的时候才有尊贵的威势,在他死后才有贤明的谥号。也就是

布并非什么大罪,而偷百黄金则是杀的大罪。所以盗不敢夺取白黄金,他知自己一旦伸手夺取黄金,必会受到重罚。所以常人敢于偷几尺的绸布,因为他们明白自己这样不会受到太大的惩罚。由此可见。若是不决施行严刑酷法地话,那么百姓就不会放弃偷盗几尺绸布。继而为盗为贼。”

一番激情澎湃地讲演之后,李斯不觉有些渴。上下添了添裂的嘴,十分满意自己这一番话语。他早已不愤赵所耍的只有其能常常见胡,而其他人,就算尊贵如他这样地三公也不能随意见胡亥的伎俩。刚才那一通话,字里行间透着要让胡亥收了赵的所有权力。他以为胡亥能够听懂自己这一番的讲解,可是怎么也没料到,胡突然问

“怎么会遇到这样的一个君主?”李斯暗一声。无力再给胡亥讲解下去,站起拱手:“其实十分地简单,陛下只需牢记住一,只有陛下才有权力对臣下封赏。陛下要到不去亲近任何的大臣,对所有的臣下一视同仁的严厉便可。”

陛下集权专制,使权力不落臣下手中。然后才能路,堵住游说之,困厄烈士的死节行为,闭目听,任凭自己独断专行,这样在外就不致被仁义节烈之士地行为所动摇,在内也不会被劝谏争论所迷惑。”

“那该如何封

“只要陛下能到臣刚才讲的,就能满足自己为所为的想法,而没有人敢反抗。陛下如此了。天下还会大,这样的事臣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所以,有人说:“帝王的统治术是简约易行的。”只有贤明君主才能这么。像这样。才可以说是真正实行了督责,臣下才能没有离异之心,天下才能安定,天下安定才能有君主的尊严,君主有了尊严才能使督责严格执行。督责严格执行后君主的望才能得到满足,满足之后国家才能富,国家富了君主才能享受得更多。所以督责之术一确立,君主就任何望都能满足了。群臣百姓想补救自己的过失都来不及,哪里还敢图谋造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