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三十二襄十三年尽十五年(9/10)

浦反。相,息亮反。

[疏]“仲虺”至“道也”

○正义曰:《尚书·仲虺之诰》云:“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孔安国云:“弱则兼之,闇则攻之,乱则取之,有亡形则侮之,有亡道则推而亡之,有存道则辅而固之。王者如此,国乃昌盛。”此传取彼之意而改为之辞,其言非本文也。

君其定卫以待时乎!”待其昏乱之时,乃伐之。冬,会于戚,谋定卫也。定立剽。

范宣子假羽毛于齐而弗归,齐人始贰。析羽为旌,王者游车之所建。齐私有之,因谓之羽毛。宣子闻而借观之。○析,星历反。

[疏]注“析羽”至“观之”

○正义曰:《周礼》:“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全羽为旞,析羽为旌,道车载旞,游车载旌。”郑玄云:“全羽、析羽,皆五采,系之于旞旌之上,所谓注旄于干首也。凡九旗之帛,皆用绛。”“道车,象路也,王以朝夕燕出入。游车,木路也,王以田、以鄙。”是其“析羽为旌”王者,游车之所建也。郑玄唯言“全羽、析羽有五采”耳,犹不辩羽是何羽。《周礼》有“夏采之官”郑玄云:“夏采,夏翟羽色。”《禹贡》:“徐州贡夏翟之羽,有虞氏以为緌。”后世或无,故染鸟羽,象而用之,谓之夏采。其职云:“掌大丧,以乘车建绥,复于四郊。”郑玄云:“《明堂位》曰‘有虞氏之旂,夏后氏之绥’。则旌旗有是緌者,或以旄牛尾为之,缀于橦上。”所谓“注旄于干首”者,《释天》云:“注旄首曰旌。”李巡曰:“以旄牛尾著旌首者也。”孙炎曰:“析五采羽注旌上也。下亦有旒縿。”据彼诸文言之,则羽旄者,有五色鸟羽,又有旄牛尾也。言全羽、析羽者,盖有全取其翅,或析取其翮,故有全、析二名也。系此鸟羽、牛尾而于干首,犹自别有绛为旒縿,县之于干。今之旗<革蜀>尚然也,此传直言羽耳。注不引全羽,而以析羽解之者,以全羽尊于析羽,齐人建以赴会,当是羽之贱者,故以为析羽。不然,则无以知之。计羽毛所用,其费无多,晋人自应有之。而此年范宣子假羽毛于齐,定四年晋人假羽旄于郑,皆假之他国者,或当制作巧异,故闻而借观之。

楚子囊还自伐吴,卒。将死,遗言谓子庚:“必城郢。”楚徙都郢,未有城郭。公子燮、公子仪因筑城为乱,事未得讫。子囊欲讫而未暇,故遗言见意。○见,贤遍反。君子谓:“子囊忠。君薨不忘增其名,谓前年谥君为共。将死不忘卫社稷,可不谓忠乎?忠,民之望也。《诗》曰:‘行归于周,万民所望。’忠也。”《诗·小雅》。忠信为周。言德行归于忠信。即为万民所瞻望。○行。下孟反,注同。

[疏]“行归于周”

○正义曰:此《诗·小雅·都人士》之篇也。笺云:“城郭之域曰都”言都人之士所行,要归于忠信,其馀万民寡识者,咸瞻望而法效之。

【经】十有五年,春,宋公使向戌来聘,二月,己亥,及向戌盟于刘。

[疏]“及向戌盟于刘”

○正义曰:荀庚、孙良夫、郤犨等来聘,且寻盟,皆直云及某盟,不言地者,由在国与之盟也。此言“盟于刘”者,出国与盟,故书其盟地,犹如晋侯与公出盟于长樗也。《释例》刘地阙,盖鲁城外之近地也。

刘夏逆王后于齐。刘,采地。夏,名也。天子卿书字,刘夏非卿,故书名。天子无外,所命则成,故不言逆女。

[疏]注“刘采”至“逆女”

○正义曰:宣十年,天王使王季子来聘。传称刘康公来聘,是王季子食采于刘,遂为刘氏。此刘夏,当是康公之子,即前年传称刘定公是也。《释例》曰“天子公卿书爵”此言“天子卿书字”又云“刘夏非卿”其实非大夫。而云“非卿”者,以名相配。以刘夏非卿称名,故云“天子卿书字”以决之。传称“卿不行”故云“刘夏非卿”以对之,皆望经、传为义也。或以为无爵卿书字,杜何意于此独举无爵之卿也?诸侯之娶言逆女,此与桓八年皆言“逆王后”者,天子无外,所命则巳成后矣,故不言逆女也。刘炫云:“例云‘天子公卿书爵’,此言‘卿书字’者,以其有爵则书爵,无则书字。传称官师,即此刘夏。《释例》以夏为士,则夏此时似未有爵。若夏是卿,当书字。传言‘卿不行非礼’,则此礼本当使卿,故以卿决之。卿当书字,夏非卿,故书名。例称天子大夫书字,但此礼不使大夫,故不以大夫决之。”

夏,齐侯伐我北鄙,围成。公救成,至遇。无传。遇,鲁地。书“至遇”公畏齐,不敢至成。

季孙宿、叔孙豹帅师城成郛。备齐,故夏城,非例所讥。

秋,八月,丁巳,日有食之。无传。八月无丁巳。丁巳,七月一日也。日月必有误。

邾人伐我南鄙。

冬,十有一月,癸亥晋侯周卒。四同盟。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