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侵犯京城,增加军队防守,军饷数额超过一倍。
三十年,京城边防一年用到五百九十五万,户部尚书孙应奎忧念时局束手无策,便提议在南畿、浙江等州县增加赋税一百二十万,加派赋税从此时开始。
以后,京城边防每年的用度,多的超过五百万,少的也三百余万,每年的收入不能补充每年支出的一半。
因此度支想尽一切办法,苛敛民财、题增派、括赃赎、算税契、折民壮、提编、均徭、推广事例等名目便兴起了。
开初也赖以解救匮乏,久了以后,各地输送的赋税更少。
又四方纷乱,主管官吏常常为自己所辖之地上奏请求留用或者请求免除:浙、直以防备倭寇为由,川、贵以采伐树木为由,山、陕、宣、大以兵荒为由。
不仅财物储存、供给军用所征调,就是每年额定二百万,尚且亏缺三分之一。
而皇帝的赏赐供给,斋殿的经营,宫中半夜传出片纸,官吏虽然着急,也不敢有顷刻延缓。
三十七年,左旦右卫报告敌情,赋税纳入太仓的只有七万,财物储藏大致不到十万。
户部尚书方钝等人忧虑恐惧不知财物从何处可出,便找机会详细陈说库藏空虚的情况,于是分条呈上符合时宜的七件事提出请示。
随后,又命令群臣各自条陈理财的策赂,决议施行的一共二十九条,更加琐碎,不是国家大体。
而历年以前积欠的租税无不追征,南方本色欠赋也都追加征收成折色了。
这时,东南遭受倭患,南畿、浙、闽多收额外提编,江南达到四十万。
提编,就是加派的叫法。
其规定:以财力不等分为十组,如一组不足,就提下一组补充,所以叫提编。
到倭寇平息,应天巡抚周如斗请求减少加派赋税,给事中何煌也详细陈述南畿的困顿破敝,说:“军门训养士兵,工部估料价格,操江招募兵勇,兵备道的壮丁,府州县的乡兵,都成为人民的负担,严重的指一科征十,请求禁止革除。”命令按何烟的提议办,而提编的额度不能减少。
隆庆、万历时期,增加的税额已如故,又多出无艺的征收,欠粮更多,设法躲避也更加奸巧。
已解送而延期的竟至于十余年,没有征而报已收,一个县有达到十万的。
欠税之多,每县各有数十万。
依赖施行一条鞭法,没有了别的科税的干扰,人民的财力纔不至于大困顿。
一条鞭法是总括一个州县的赋税,测量土地,计算人丁徭役,人丁徭役和粮税都输入官府。
一年的徭役,官府出银帮助招募役工。
力役差,便计算其工钱的费用,衡量着增减;银差,便计算其交纳的费用,增加省耗。
凡是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按需要供应等费用,以及土贡方物,全部并成一条,都按田亩征收银,由官府折合办理,故称为一条鞭。
立法颇简便。
嘉靖年间,多次推行又多次停止,到万历九年便全面推行。
此后接连三次大规模征伐,多有加派,战事结束随即加派停止。
到四十六年,突然增加辽事军饷三百万。
当时内府财物充足堆积,皇帝吝惜不肯调发。
户部尚书李汝华便援引征伐倭、播的先例,每亩加收税三厘五毫,天下的赋税增加二百万有余。
第二年,又加收三厘五毫。
又第二年,因兵、工二部请求,又加收二厘。
总共前后加收九厘,增加赋税五百二十万,于是成为每年的额数。
不增加的,祇是畿内八府以及贵州而已。
天启元年,给事中甄淑说:”辽事军饷加派,容易导致不均匀。
大抵天下户口有户口的税银,人丁有人丁的税银,田土有田土的税银,主管部门征收,总称银额。
按银加派,则其数目不遗漏。
东西南北的人民,甘苦不同,布帛粟米力役的办法,征收交纳不同。
只有守令自己知道其甘苦,而变通其征收交纳。
现在因人丁土地的方便,则没有失去平衡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