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修筑完工,同前三支河共为四条河道,以分泄洪水,黄河水患就能够停息。”第二年,都御史朱裳替代戴时宗,向皇帝上陈治河=事,大略是说:“三大支河应依照戴时宗的计划开通,而请堵塞梁靖口往东由鱼台入运河的岔口,以护卫黄河,则谷亭镇向南二百余里淤塞的地方就可以疏通,这就叫做堵塞黄河的决口以开通运河。
黄河从谷亭转入运河,顺流向南,二日到达徐州,徐州逆流向北,四日纔到达谷亭,黄河水利没有比这更大的。
担心黄河北流,或者由鱼台、金乡、济宁泛滥于安平镇,则运河堤岸被冲决;或者三支河一旦有淤塞,则谷亭南面的运河也将被冲决。
应当修筑堤岸,约束黄河流入运河,这叫做借黄河之水来供给运河。”诏令朱裳测量之后进行治理。
十三年正月,朱裳又说:今梁靖口、赵皮寨已经畅通,孙家渡正在疏浚。
只有涡河一支,因赵皮寨下游睢州野鸡冈淤塞主河道五十余里,漫流于平地,注入涡河。
应当挖深挖宽河道,引导漫流之水回流入正河,并且在睢州张见口修筑长堤到归德郭村,总共一百余里,以防止泛滥。
更时常疏通梁靖口下游,又挖仪封半月形河道注入到那里,达到小浮桥,则北岸水势就可以减缓了。
董河经过鱼台,其流向逐渐向北,将有越过济宁、直奔安平、向东流入海的迹象。
曾商议堵塞岔河之口以使运河安定,然而水势汹涌,担心难以立即堵塞。
即使堵塞也不能说没有横决堤岸之危,黄陵冈、李居庄诸处不能说没有水患。
徐州往上到鲁桥泥沙淤积,山东诸泉水细微,漕运河道必然水浅难行。
请重新修筑城武到济宁缕水大堤一百五十余里,以防止向北泛滥。
而从鲁桥到沛县束一百五十余里长堤修筑坚固宽厚,并用石头使其牢固。
从鱼台到糓亭开通淤塞河道,引水流入漕河,以除去鱼台、城武的水患,这是顺从水的特性不与水争地的办法。
孙家渡、涡河二支流均出于怀逮,汇于淮河流到凤阳,经过皇陵及寿春王陵到泗州,经过祖陵。
皇陵地高无忧虑,祖陵则三面临河,寿春王陵尤其迫近水边。
祖陵应当筑土堤,寿春王陵应当砌成石堤,然而这事情重大,不敢轻率行动。
清江浦口正当黄、淮汇合的要冲,二河水涨漫流入河口,以导致淤塞阻碍漕还。
应当挖深挖宽河道而又修筑堤岸,以防止水涨,修筑堤坝以保护来往船只,都不可延缓。
过去,淮水单独流入大海,而海口又有套流,安东上下又有涧河、马逻诸港口以分流河水入海。
今黄河汇入淮河,水势已经不是它过去那样,而诸港口河套都已经堵塞,不能快速泄洪,下游堵塞上游泛滥,阻碍漕运水道。
应当将沟渠港口依次开通,海口河套的淤沙,多用龙爪船来回爬梳清除,以加宽入海之路,造就是所说的除去其下游淤塞的办法。
黄河出于鱼台,虽借以便利于漕运,然而没有数十年不变的。
一旦改道,则徐、沛之水必然干涸。
应当大力疏通山东诸泉水以汇于汶河,则徐、沛的渠水就不必担忧它会干涸,即使岔河口被堵塞也无忧虑了。
工部批覆依照他的意见,皇帝允许施行。
不久,朱裳服丧离去,命刘天和为总河副都御史,代替朱裳。
这年,黄河决堤于趟皮寨流入淮河,谷亭河水断流,庙道口又被淤塞。
刘天和调集民工十四万进行疏通。
不久,黄河忽然从夏邑大丘、回村等集冲决数道决口,转向东北,流经萧县,下流到徐州小浮桥。
刘天和说:“黄河从鱼、沛流入漕河,漕运船只往来便利数十年,然而淤塞河道、毁坏闸门基座、阻隔水流、冲宽河床,为害也大。
今黄河已经改道从虞城、萧、砚流出,下流到小浮桥,而榆林集、侯家林二河分流入运河的地方,全都淤塞断流,便利失去而祸害独存。
应当疏通鲁桥到徐州二百余里的淤塞。”皇帝命令可行。
十四年,依从刘天和的计策,从曹县梁靖口的束岔河口修筑压口缕水堤,又修筑曹县八里湾到单县候家林长堤各一道。
这年冬,刘天和备文上呈治理黄河敷事,其中说:“鲁桥到沛县束堤,原来商议筑石堤以防洪水横流,今黄河已经改道向南,可不必修筑。
孙家渡自正统时开始,整个黄河从此改道向南,弘治年间淤塞,多次开通多次淤塞,最终不能疏通。
今趟皮寨的河道一天天冲宽,假若再开一渡口,一起流入涡河,不祇是二河不畅通,担心也有浸淹皇帝陵墓之忧,应当依照原来的样子不进行治理。
原来商议在祥符盘石、兰阳铜瓦厢、考城蔡家口各增筑月堤一道。
臣以为黄河应当防护的地方只能以北岸为重,应当选择离河远的大堤中堤各一道,修补完整,使北岸七八百里之间的高厚堤岸连续不断,则原来勘测应筑的诸堤全在其中,都可以停止不筑。”皇帝也依从他的主张。
十五年,督漕都御史周金说:“从嘉靖六年以后,河流更加向南,其一从涡河直到长淮,而梁靖口、赵皮寨二支河各流入清河,汇合于新庄闸,全部注入里河。
水退沙积,一天天被淤塞。
年老的人都说河从汴来本就浑浊,而涡、淮、泗清澈,新庄闸正当二水汇合之口,河、淮已经汇合,从前造成沛县灾难的,今转移到淮安了。
因而请在新庄再建一渠,建立闸门以供蓄水泄水。”依从他的主张。
十六年冬,依从总河副都御史于湛的主张,开通地丘店,野鸡冈诸河口上游四十余里,从桃源集、丁家道口流入旧黄河,拦截涡河水流入黄河济洪。
十八年,总河都御史胡钻宗开通考城孙继口、孙禄口黄河支流,以除去归、睢的水患,并且注入徐、吕二河,于是在二口修筑长堤,及修筑马牧集决口。
二十年五月,命兵部侍郎王以旃监督治理河道,协同总河副都御史郭持平商量谋划。
前一年,黄河改道南流,决堤于野鸡冈,从涡河经毫州流入淮河,旧决口全部堵塞。
其从孙继口及考城到丁家道口和虞城流入徐、吕二河的,也只有十分之二。
郭持平久治不见成效,罚降俸禄戴罪立功。
王以旃到任,土奏说:“建国之初,漕河只通诸泉水及汶、泗,黄河水势汹涌浑浊,经常改道,所以徐有贞、白昂、刘大夏全力排水,不取黄河水济运河之水。
今幸好黄河改道南流,诸闸门恢复原样,应当疏通山东诸泉水流入野鸡冈新开河道,以济徐、旦二河;而且修筑长堤于沛县以南,聚积河水如同闸门一样,务必使漕运便利罢了。”第二年春,郭持平请求疏通孙继口及扈运口、李景高口三河,使往东从萧、肠入徐以济漕运。
这年秋,依从王以旃的主张,在孙继口外另开一渠泄水,以济徐、吕二河。
总共八个月,三河口工程完成,王以旅、郭持平都受到嘉奖,于是召玉旦旃回京。
不久,李景高口又被淤塞。
在此之前,黄河决堤于丰县,迁县治于华山,遇了很久纔恢复其故治。
黄河决堤于孟津、夏邑,都迁其县城。
到野鸡冈堤溃决,凤阳沿淮河的州县多有水患,于是议定迁移五河、蒙城以避水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