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豪强侵占。”依从他的主张。
十七年,疏通武进横林漕河。
塞祯元年,疏通京口漕河。
五年,太常少卿姜志礼建言《漕河议》,说:“神庙初年,臣的先人姜宝撰写《漕河议》,当权者采纳施行,没有开辟河道而能拯济运河二十多年。
后来又租佃湖地妨碍运河,每年都要受疏浚运道的拖累。
年老有识的人说,‘京口闸底与虎丘塔顶齐平’,从这可以知道挖河毫无益处,积聚湖水最为重要。
现在,应当革除租佃,修建闸门,并且加高上下湖周围的小土堤,蓄积水使湖加深。
况且,漕河闸座不仅仅是京日、吕城、新闸、奔牛数处而已,陵口、尹公桥、黄泥坝、新丰、大犊山处处有闸座,全都已废弃,全都应当修建。
而运道支流如武进洞子河、连江桥河、扁担河,丹阳简桥河、陈家桥河、七里桥河、丁议河、越渎河,滕村溪的大坝头,丹阳甘露港南的小闸口,都应该赶快修整。
到了奔牛、吕城的北边,各建立减水闸。
每年十月,用土填塞坚实,商船民船全部令其回绕堤坝。
这都是所应当遵循的旧规。
近来,有人想开通九曲河,使运轮船只直接从泡港闸出于长江,直达扬子桥,以避免瓜洲开闸滞留的情况,试行以后施行是可以的。
返空粮船及官船,应当从长江通行,并且,在河庄建立闸门进行开关。
多处工程一起施行,漕运之事就很容易了。”其主张最终没有施行。
垄漕,是指湖广漕运船只从汉水、沔水往下到浔阳,江西漕运船只出章江、鄱阳,然后在湖口会合,和南直隶宁、太、池、安、江宁、广德的船只,一起在大江航行,进入仪真通江闸,然后逆行于淮、扬进入闸河。
瓜洲、仪真之间,是运道的最关键之处。
洪武年间,运送军粮供应辽东兵士,从仪真往上到淮安,经由盐城泛舟在海上航行;运送军粮供应梁州、晋州的,也从仪真到淮安,回绕堤坝进入淮河。
长江口建立堤坝修建闸门,总共十三处。
疏浚扬子桥河到黄泥湾九千多丈。
永乐年间,疏浚仪真清江坝、下水港及夹港河,修筑沿江堤岸。
洪熙元年,疏浚仪真坝河,以后,规定制度,仪真坝往下到黄泥滩、直河口二港及瓜洲二港、常州的孟渎河全都每三年进行一次疏浚。
宣德年问,依从侍郎赵新、御史陈祚的请求,疏浚黄泥滩、清江闸。
成化年间,在仪真修建闸门连接长江河港的有三处,汀都蓄留潮水连接长江的闸门有二处。
不久,连接长江河港的三处被堵塞。
弘治初年,又开通它,不久,又在总港口修建闸门蓄积河水。
仪真、江都二县之间,有官塘五处,修筑闸门蓄水,用来灌溉百姓田地,有财有势的人强占去把它作为家业,真、扬之间运道阻塞。
嘉靖二午,御史秦钹请求恢复五处官塘。
依从他的请求。
万历五年,御史陈世宝说:“仪真江口,距离闸门太远,请在上下十数丈左右增建二座闸门,根据湖水增减而开关,以便拦截出长江的船只,全都使其进入闸门,或许能避免滞留。”奏疏上呈,议定施行。
自塔河,在泰州。
往上通到邵伯,往下连接大江,斜对常州孟演河与泰兴北新河,都是浙江漕河的支河道。
从陈管开始开通。
宣德年问,依从赵新、陈祚的请求,命令陈瑝役使民工四万五千余人疏通它,建立新闸、潘家庄、大桥、江口四座闸门。
正统四年,河水冲破堤防,闸门被堵塞,都督武兴因此关闭不用,仍然从瓜洲回绕堤坝。
瓜洲的堤坝,洪武年间所修筑,总共十五处,排列于东西二港之间。
永乐年间,废弃束坝成厂房,用来储存木材,只保存西港七坝。
漕运船只失去了停船靠岸的地方,多次遭受大风的危险。
英宗初年,纔又疏通东港。
不久,巡抚周忱在白塔河的大桥闸修筑堤坝,按照一定的时间开关,漕运船只逐渐分开航行。
自从镇江襄河开通,漕运船只出甘露、新港,直接渡过瓜洲;然而白塔、北新,都因为长珏路途危险遥远,舍弃而不经由那里。
卫漕,就是卫河。
源出于河南辉县,到达临清与会通河汇合,往北到达天津。
从临清以北都称为卫河。
详情都记载于本《河渠志》。
白漕,就是通济河。
源出于北方边境地区,经过密云县雾灵山,成为潮河川。
而富河、罾口河、七渡河、桑干河、三里河都汇合于此,名叫白河。
往南流经通州,汇合通惠及榆、浑各河,也叫潞河。
三百六十里,到达直沽汇合卫河流入大海,依靠它来畅通漕运。
杨村以北,其水势居高流下,如高屋建瓴,河底多淤沙。
夏秋洪水来临苦于水淹,冬春河水细小苦于不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