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章一百一十四(7/10)

强,安抚贫穷羸弱。贫民的田地被富户兼并,一概替他们夺回,徐阶罢免相位居住乡里,海瑞一样查问其家里的情况而不宽免。他的命令雷霆万钧,有司惶恐奉行,有势力的豪强为了躲避,逃往其他郡。奸民往往乘机告发,所以大姓人家时常有遭诬告蒙冤屈的。他又裁减邮传冗费。士大夫离开了该地一律不提出供饮食,因此怨言很多,都给事中舒化批评海瑞迂腐不通晓政体,应该把他置于南京的清闲之地,穆宗仍然优待海瑞下诏奖励。不久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奸民,鱼肉官吏,沽名钓誉扰乱政事,于是调他督职南京粮储。海瑞抚慰吴地刚半年,百姓听说他将离去,哭声载道,绘像在家中祭祀。他即将就任新职,遇上高拱主管吏部,此人一向怀恨海瑞,将他的职务并入南京户部,于是海瑞告病回家。

万历初年,张居正主持朝政,也不喜欢海瑞,指使巡按御史考察他的清廉。御史到山中察看,海瑞真诚地招待他,两人对坐用餐,房舍狭小,御史叹息着离去。张居正害怕海瑞的耿直,虽然朝廷内外交相推荐,他始终不召见海瑞。万历十五年(1587)冬天,居正已死,吏部拟任用他做左通政。神宗很看重海瑞的名声,授予他旧职。第二年正月招他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又改任南京吏部右侍郎,海瑞当年七十二岁,上书陈述衰老将死,愿比附古人尸谏的大义,大略讲:“陛下励精图治,但政治还不理想,原因是贪婪官吏的刑罚轻了。大臣们不能谈论缘由,反而借助待士有礼的说法,对此赞不绝口掩饰其过失。待士有礼,但是百姓又有什么罪刑呢?”于是他列举太祖剥皮囊草的刑罚以及洪武三十年(1397)的定律贪污八十贯处绞刑的例证,称现在应该用这些刑罚惩治贪官。其他方面时政的谋划,话语非常切实。唯独劝皇帝施行酷刑,当时舆论认为不妥。御史梅昆鸟祚弹劾他。神宗虽然认为海瑞的言语过分,但明了他的忠诚,撤了昆鸟祚的职。

神宗屡次打算召用海瑞,执政的人暗中阻拦,于是任命他为南京右都御史。南京各官向来苟且懒惰,海瑞身体力行矫正此风。有位御史偶尔演戏取乐,海瑞打算遵循太祖法令杖责他。百司惶恐,都患其苦。提学御史房寰担心被纠察和揭发,准备先行发难,给事中钟宇淳也鼓动,房寰再次上书对海瑞丑化诋毁。海瑞也多次上书请求退休,神宗安抚挽留,不同意他辞职。万历十五年(1587),海瑞死在职任上。

海瑞无儿子。死时,佥都御史王用汲进他家察看,发现他用的是穷寒的士人都不能忍受的麻布帐和破竹箱,王用汲哭泣着退下,凑钱给他送葬。百姓罢市。丧事在江上举行,穿戴白衣帽的送葬人夹岸,哭着洒酒祭奠的人百里不绝。神宗追封他为太子太保,谥号忠介。

海瑞生平学行,主要是刚强,因为他自号刚峰,天下人称他为刚峰先生。他曾说:“想天下治理安平,必须推行井田制。不得已就推行限田制,再不行就实行均税制,尚且可以保存古人的遗志。”所以自从任县令到巡抚,他都致力清丈田亩,颁行一条鞭法。主要意思在于利民,不过行事不能说没有偏颇。

吕坤,字叔简,宁陵人,万历二年(1574)的进士。担任襄垣知县,有卓著的政绩。调往大同,授职为户部主事,历任郎中。调任山东参政、山西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按山西。过了三年,被召回任左佥都御史。历任刑部左、右侍郎。

万历二十五年(1597)五月上奏陈述国家的安危,大意是说:

“我私下以为从元旦以来,天气昏黄,日光暗淡,占卜的人认为是乱世的征兆。现在国家的形势,已经出现混乱的迹象,还没爆发。全国的民众,已经萌发祸乱之心,却还没有人倡导。现在的政治,都是播下祸乱的机会使人行动,帮助骚乱的人使之得以首倡的借口。我斗胆将救世的要务,向陛下陈述。自古有四种人对祸乱感到高兴。一是无依靠的人,得不到温饱,自己和家庭都困窘,就怀有骚乱的想法,希望延缓即将死去的生命。二是无德行的人,心气高亢性格强悍,对生命轻率,藐视法律,平常爱慕玉帛和女人却得不到,等到有变乱就图谋劫掠。三是信奉邪教的人,白莲教的社团,遍及四方,教主与小头目成群。倘若有首领召唤,他们就会归附。四是行为不轨的人,乘混乱之机,妄想称雄。只希望目前有变乱,不喜欢天下太平。陛下约束自己爱护别人,自己受损却使百姓受益,那么四种人都会成为赤诚的百姓,否则就会全部成为仇敌。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