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宣帝所忌,情不自安,尝在永巷,私于译曰:“久愿出籓,公所悉也,敢布心腹, 少留意焉。”译曰:“以公德望,天下归心,欲求多福,岂敢忘也?谨即言之。” 时将遣译南征。译曰:“若定江东,自非懿戚重臣,无以镇抚。可令隋公行,且为 寿阳总管,以督军事。”帝从之,乃下诏,以隋文为扬州总管,译发兵俱会寿阳以 代陈。行有日矣,帝不悆,译遂与御正下大夫刘昉谋,引隋文入受顾托。既而译宣 诏,文武百官,皆受隋文节度。时御正中大夫颜之仪与宦者谋,引大将军宇文仲辅 政。仲已至御坐,译知之,遽率开府杨惠及刘昉、皇甫绩、柳裘俱入。仲与之仪见 译等,愕然,逡巡欲出。隋文因执之。于是矫诏,复以译为内史上大夫。明日,隋 文为丞相,拜译柱国、府长史,行内史上大夫事。及隋文为大冢宰,总百揆,以译 兼领天官都府司会,总六府事。出入卧内,言无不从,赏赐玉帛,不可胜计,每出 入以甲士从。拜其子元璹为仪同。时尉迟迥、王谦、司马消难等作乱,隋文逾加亲 礼,进上柱国,恕以十死。
译性轻险,不亲职务,而赃货狼籍。隋文阴疏之,然以其有定册功,不忍废放, 阴敕官属不得白事于译。译犹坐F事,无所关预,惧,顿首求解职。隋文宽喻之, 接以恩礼。及帝受禅,译以上柱国归第。赏赐丰厚,进子元璹成皋郡公,元珣永安 男,追赠其父及亡兄二人并为刺史。
译自以被疏,阴呼道士章醮,以祈福助。其婢奏译厌蛊左道。帝谓译曰:“我 不负公,此何意也?”译无以对。译又与母别居,为宪司所劾,由是除名。下诏云: “译嘉谋良策,寂尔无闻;鬻狱卖官,沸腾盈耳。若留之于世,在人为不道之臣; 戮之于朝,入地为不孝之鬼。有累幽显,无以置之。宜赐以《孝经》,令其熟读, 仍遣与母共居。”
未几,诏译参撰律令。复授开府、隆州刺史。请还疗疾,有诏徵之,见于醴泉 宫,赐宴甚欢。因谓译曰:“贬退已久,情相矜愍。”于是顾谓侍臣曰:“郑译与 朕同生共死,间关危难,兴言念此,何日忘之。”译因奉觞上寿。帝令内史李德林 立作诏书,复爵沛国公,位上柱国。高颎戏谓译曰:“笔干。”答曰:“出为方岳, 杖策言归,不得一钱,何以润笔!”上大笑。未几,诏译参议乐事。译以周代七声 废缺,自大隋受命,礼乐宜新。更修七始之义,名曰《乐府声调》,凡八篇,奏之。 帝嘉美焉。俄拜岐州刺史。岁余,复奉诏定乐于太常。帝劳译曰:“律、令,则公 定之;音乐,则公正之。礼、乐、律、令,公居其三,良足美也。”寻还岐州。开 皇十一年卒,年五十二,谥曰达。子元璹嗣。炀帝初立,五等悉除,以译佐命元功, 诏追改封译莘公,以元璹袭。
元璹历位右光禄大夫、右卫将军。大业末,为文城太守,以城归国。
琼弟俨。俨字季然,容貌壮丽。初为司徒胡国珍行参军,因为灵太后所幸,时 人未知之。后太后废,萧宝夤西征,以俨为友。及太后反政,俨请使还朝,复见宠 待。拜谏议大夫、中书舍人,领尚食典御,昼夜禁中,宠爱尤甚。俨每休沐,太后 常遣阉童随侍,俨见其妻,唯得言家事而已。
与徐纥俱为舍人,俨以纥有智数,仗为谋主。纥以俨宠幸既盛,倾身承接。共 相表里,势倾内外。城阳王徽亦与之合,当时政令,归于俨等。迁散骑常侍、车骑 将军,舍人、常侍如故。明帝崩,事出仓卒,天下咸言俨计。尔硃荣举兵向洛阳, 以俨、纥为辞。荣逼京师,俨走归乡里。俨从兄仲明欲据郡起众,寻为其部下所杀, 与仲明俱传首洛阳。子文宽从武帝入关西。
敬叔弟子恭,燕郡太守。孝昌中,因俨势,除卫尉少卿,迁卫将军、左光禄大 夫。卒后,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贞。
叔夜子伯夏,位东莱太守。卒,赠青州刺史。伯夏弟谨,字仲恭,琅邪太守。
连山性严暴,挝挞僮仆,酷过人理。父子一时为奴所害,断首投马槽下,乘马 北逃。其第二子思明,骁勇善骑射,被发率村义驰追之。及河,奴乘马投水。思明 止将从,自射之,一发而中,落马堕流,禽至家,脔杀之。
思明,弟思和,并以武力自效。思明位直阁将军,坐弟思和同元禧逆,徙边。 会赦,免。卒后,赠济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