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二十九(8/10)

,转任长史,又授予大行台右丞,封为华阴县侯,调任黄门侍郎,他娶了平民的女儿为妻。

乾明元年(560)二月,他被齐孝昭帝诛杀,时年五十。

杨愔是一位贵家出身的公子,早年就有很高的声誉,风度仪表,光彩照人,被朝野称道。家庭遭难,只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以及兄长们的孙女几个人,他抚养幼孤,友慈温和,都出于仁爱宽厚之心。他为人重情义,轻财货,朝廷赐给他的东西,都分给了亲属。弟侄们十多人都跟着他生活,一起举火做饭。多次遭受困危,历尽艰辛,一饭的恩惠,他必定重重报答;攸关性命的仇恨,却不再计较。

他担任铨选官员的职务二十多年,把奖励提拔人才当成自己的责任。然取人多注重言谈和容貌,因而不断招致诽谤,认为他的用人,就好像穷人买瓜,单取大的,他听了也不以为然。他聪明强记,见了人半面就不会忘记。每次召请人,或者只称姓,或者只呼名,没有叫错的。后来有一个被选拔的人叫鲁漫汉的抱怨说“:因为自己长得猥琐,所以不被您认识。”杨愔说“:你曾在元子思的坊前骑一头秃尾巴草驴,看见我也没有下来,用一把竹编的方扇遮住面孔,我怎么不认识你?”鲁漫汉对他十分惊服。 杨愔又跟他开玩笑说“:从人的名字可以看出他的大体,漫汉果然名不虚传。”他又让下属官吏喊人的名字,误把卢士深叫成士琛,卢士深自己出来纠正,他说“:卢郎温润爽朗,所以比成美玉。”

杨愔位居庙堂重职,综理国家机衡,千头万绪,却神情专一,从不松懈。天保五年(554)以后,朝廷失德,维持政务,匡救时局,全靠他一个人。每当天子临轩问政,公卿大臣拜授之后,他代替天子发号施令,宣读诏册,语气温和清晰,神态英俊勃发,群臣看了听了,没有不悚然感动的。自从身居高位,断绝了私人交往。他轻于财货,重视仁义,朝廷给他的赏赐,积累起来有好多万,他都分给亲友。箱子里只有数千册图书。太保、平原王高隆之与他比邻居住,他看见高家门前有几个富贵的胡人,便对左右的人说“:我的门前幸亏没有这些东西。”他的性格周密谨慎,常常觉得自己做的很不够。每听到诏命,脸上就失去正常的颜色。

文宣帝病情加重,因为常山、长广二王与文宣帝关系较近,很以文宣帝身后的事情为念。 杨愔与尚书左仆射、平秦王高归彦、侍中燕子献、黄门侍郎郑子默受遗诏辅助朝政,并以为常山、长广二王威望较高,因而,他们对二王都存有猜忌之心。开初在晋阳,因要为文宣帝送殡,天子居丧的地方,朝臣议论让常山王住在东馆,想奏报的事先向他咨询决定,二十天后停止。仍想让常山王随文宣帝的棺木到邺地,留下长广王镇守晋阳。辅助幼主的执政们又生疑心,让两位王爷都到邺城。侍中燕子献献计,想让太皇太后住进北宫,朝政归她料理。另外,自从天保八年以来,赏赐的爵位太多太滥。这时, 杨愔先上表请求解除开封王的封爵,所有跟着获取恩荣的都免去职务。因此,那些原来受宠邀恩的人失去了职务,都倾心于常山王和长广王。平秦王高归彦开始和 杨愔等人同心同德,后来与他们产生分歧,把执政大臣们怀疑二王的情况都告诉了他们本人。可朱浑天和又常常说:“如果不诛杀二王,少主就不会安全。”宋钦道面奏少帝,说二王威权过重,应该赶快让他们离开朝廷。少帝不同意,说:“你可与执政大臣们商量这件事。”杨愔等人提议将二王调出京城任刺史,又认为少帝太仁慈,恐怕不可以这样启奏。便把奏章送给皇太后,详细叙述朝廷的安危。有一个叫李昌仪的宫人,是北豫州刺史高仲密的妻子,因受高仲密的株连被送入宫中,太后与李昌仪十分亲密。太后将奏章让李昌仪看了,李昌仪又秘密地报告给了太皇太后。 杨愔等人又认为不可以让二王都离开京城,便奏请朝廷,让长广王任大司马、并州刺史,常山王为太师、录尚书事。

二王拜受职务,在尚书省大会群臣。 杨愔等人准备一起赴宴,郑子默制止说:“事情难以估量,不可轻易前去。”杨愔说“:我们忠诚为国,哪有常山王拜受职务,不去赴宴庆贺的道理?何必忽然产生这样的顾虑?”长广王早晨在录尚书省的后室埋伏下数十名家丁,又与席上几个勋贵大臣相互通知,并且与他们相约:“劝酒到 杨愔等人面前时,我各劝双杯,他们一定推辞,我第一声说:‘捉酒!’第二声说‘:捉酒!’第三声说‘:为什么还不捉?’你们就将他们拿下。”宴会上就照这样办了。 杨愔大声说:“你们这些叛逆,想杀害忠良吗?我尊崇天子,削去诸侯,赤心报国,你们不应该这样对待我。”常山王想缓和这件事,长广王说:“不行!”于是, 杨愔及可朱浑天和、宋钦道都遭到拳脚棍杖的殴打,个个血流满面,各被十多人挟持着。长广王等派薛孤延、康买在尚药局拿获了郑子默,子默叹道:“不听聪明人的话,落得这个下场,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

二王率高归彦、贺拔仁、斛律金拥着 杨愔等急急忙忙来到云龙门。都督叱利骚不让他们进入,便派骑兵将他杀死。开府成休宁把守宫门,高归彦劝说他,才得进入。他们将 杨愔等推到幼主面前。长广王及高归彦把守在朱华门外。太皇太后在昭阳殿接见他们,太后和少帝站在太皇太后旁边。常山王将头叩在砖地上,跪着行走几步说:“我与陛下都是亲骨肉, 杨愔等人想专擅朝政,作威作福。自王公以下,一个个重足而立,屏气而息。权臣互为唇齿,造成了朝廷的混乱。如不早日除掉他们,必然成为宗社的祸害。我与长广王高湛等以国事为重,贺拔仁、斛律金等爱惜献皇帝开创的基业,一起抓获 杨愔等人,带进宫中,没有敢杀戮。专擅的过失,罪该万死。”

少帝当时默然不语,领军刘桃枝一伙站在皇宫外的台阶上守卫,握着刀,怒气冲冲地向上看着,少帝不敢看他们。太皇太后命令他们放下武器,他们不答应。太皇太后大声喝道“:你们今天不要脑袋了!”他们才退下。太皇太后问 杨愔在哪里,贺拔仁答:“他的一只眼珠已经被挖出来。”太皇太后悲怆地说道“:杨愔有什么错,留下来不好吗?”便大声对少帝说:“这些叛逆,想杀死我两个儿子。然后再杀我,为什么放纵他们?”少帝仍不说话。太皇太后又恼怒又悲忿,王公们也都哭泣。太皇太后对少帝说“:为什么不安慰你的叔父?”少帝才说“:以天子的地位在叔父面前我都不敢爱惜,难道还爱惜这些汉人吗?只希望给我一条性命,我自会下殿去,这些人任你随便发落。”便将 杨愔等人斩首。长广王因为郑子默过去诋毁过自己,所以,先拔掉了他的舌头,砍断了他的双手。

太皇太后在 杨愔埋葬时,哭着说:“杨郎忠贞而获罪。”用皇宫的金子为他做了一只眼珠,亲自给他安在眼睛里,说“:用这来表表我的心意。”常山王高演也后悔不应该杀死他。

杨愔死后,朝廷让中书令赵彦深代管朝廷机务。鸿胪少卿阳休之私下里对人说“:将要跋涉千里,却杀了千里马而换上一头跛腿驴。太可悲了。”

杨素字处道,从小就胸怀磊落,志向远大,不拘小节。一般人大多不了解他,惟有从祖杨宽惊异他的才能,常常对子孙们说“:处道出类拔萃,是一个特殊的人才,不是你们所能赶得上的。”杨素后来与安定的牛弘志同道合,两人酷爱学习,研讨经典精义,不断有所贯通和发挥。他善于写文章,工于草书和隶书,十分留意于占卜之术。胡须飘逸秀美,大有英雄豪杰的仪表。

北周大冢宰宇文护请他做中外记室,又转礼曹,加大都督衔。周武帝即位,亲自管理朝政,杨素因为他的父亲杨敷坚守节操,被齐军俘获,因而不被朝廷使用。他上表申辩,以至于好多次。周武帝十分恼怒,命令侍卫将他斩首。杨素又进言说:“我侍奉无道的昏君,死是应该的。”武帝明白了他话中的含义,便赠杨敷为使持节、大将军,和谯、广、复三州刺史,谥号忠壮。拜杨素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他逐渐被重用。武帝常命他起草诏书,落笔很快写成,文词和内容都很精彩,武帝十分赞赏,对他说“:好好的自相勉励,不要担忧得不到富贵。”杨素应接道:“只恐怕富贵来逼迫我,我却无心追求富贵呀!”

平定北齐的战役时,杨素请求率领部下作为先锋,武帝答应了他,赐给他一根竹杖,说:“我正想大张旗鼓地驱赶齐军,所以把这件东西赐给你。”杨素跟随齐王宇文宪与齐军在河阴大战,因建立军功被封为清河县子,授予司城大夫,又与宇文宪一起攻克晋州,率军队驻扎在鸡栖原。北齐君主率大军迎战,宇文宪害怕,乘夜逃跑,被齐兵追赶,他的部下四散奔走。杨素与骁勇将领十余人奋力苦战,宇文宪才幸免于难。北齐平定后,杨素被加授开府职衔,改封为成安县公。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