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时代,他也是个希望能通过读书和科举获得功名前程的秀才。后来,因为被一个乡里恶霸欺负,便逃到少林寺拜师学武。出师后重回家乡,略试身手便一下子打死了那个地头蛇。为逃避官府缉拿,不得已才逃出家乡,开始了替天行道的营生。
当雪如听他说起曾在少林寺学过功夫的话,便打听他师出少林的何门何院?学武拜的哪位高僧?谁知,不说则已,一说出来,两人更是喜出望外啦!原来,他与雪如的大哥竟然是少林寺同宗同门的弟子!
这般一说明,彼此更觉亲近异常了。樊将军说,若按寺里的辈份相论,他还当叫大哥一声师叔的。当下就决定:一定要上门拜见一番师叔不可。
于是,两下当即就定下了约见的日子。雪如告知大哥后,杜老大少不得令家人张忙一番,又请了山城的名人士绅和几位少林寺同宗的俗家师兄弟们做陪。这次酒席倒也颇为别致,除了酒,三四桌酒菜皆是用全素做成。大伙在一起热热闹闹地聚了一番,叙谈了山寺和俗家几位师兄师弟、师父师叔乃至师爷等人的近况和下落。众人谈得尽兴,也饮得尽兴,直喝得昏天暗地方才罢休。
由此,两人的关系自然更密切了。又是因年岁相同的缘故,故而两人单独在一起时,倒也不拘什么辈份,仍以兄弟之礼相处、相称。
如此,樊将军在山城的日子里,一直都要雪如亲陪着。雪如就目下中国的局势,也对樊将军在用兵和布阵方面,提了一些颇为精辟的建议,直令行武多年的樊将军拍案称奇!他发现,这个新结交的朋友,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智囊人才!于是便开始一而再、再而三地,请求雪如跟他一起打天下了。
雪如在诸多观念上,和反叛出身的樊大哥有着不同之处。他认为,眼下之中国,救亡图存的根本问题就是开化民智和倡兴工业,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兴邦强国的大计。所以,每当樊将军提及让他和自己驰骋天下的话题时,雪如都顾左右而言它,不做正面回答。
可是,求贤若渴的樊将军却是不依不饶,非要雪如给他一个明确的答复不可。雪如发现,这位行武的朋友,有那么一股子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倔劲儿。因而,一时倒弄得推也不是、允也不是了。
为了两下关系的稳定,为了山城一方的安定,私下和翰昌商量后,雪如便答应了做樊将军的高级参议。只因有政府的官职在身,一般情况下他也不必跟着部队走南闯北,只在山城设一处军务督办所,主要公干是参与司令部重大军事行动的筹划和决断;同时,也负责靖国军在山城附近几个州县驻军军纪的整肃和监察。
樊大哥在山城休整了十多天后,突然又接到了外面的紧急军令:他的主力队伍在豫北与吴大帅的北洋军接上了火,请立即增派援兵。
这天下午,雪如来到樊大哥驻扎在嵩阳书院的临时司令部,第一次参与了军事部署和动兵决策。众人商定下:兵分两路,一个旅的兵力前面先行出发;另外一支兵力,明天夜里由樊大哥亲自带领,悄悄出发,绕道行军,对敌军形成强力合围之势,突然出击!
会议结束后,两人在屋内继续抵膝而谈。
阳光静静照在暮秋季节幽深的院里。偶尔,可听见风儿掠过后面太室山那高高的屏障,一路来在古老的书院,纷纷掀动着各处殿堂挑檐上的风铃,铃声摇响了空泛如梦的乐音。门外的砖坪上,有全副武装的卫兵在阳光下悠游着。旁边几个厢房里,可以听到士兵们在悄无声息地整理行装武器。除此之外,偌大的院子里寂无声息。而于这寂静中,仍旧可以感受到一种大战前的躁动气氛。